美文网首页RIA学习力导师授证班输出合辑
「RIA学习力」《终身成长》No.5,1902梅雪

「RIA学习力」《终身成长》No.5,1902梅雪

作者: 梅娅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3-08 10:01 被阅读11次

《终身成长》第5天──「RIA学习力」便签输出第5期

拆页五

来自《第二章 思维模式解析》

P58
问题:是不是我们的一切都可以被改变,是不是我们应该去改变所有可以改变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能力是可以被培养的,但它并不能告诉你,你能改变多少,或者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获得改变,而且这也不意味着所有的事,包括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都可以被改变。
有一次,我在出租车里,司机正在收听歌剧。因为想聊一聊,我说:“你喜欢歌剧?”“不,”他回答,“我讨厌歌剧。我一直都很讨厌歌剧。”“我不是想打听,”我说,“那为什么你要听呢?”他后来告诉我,他的父亲是一名歌剧爱好者,一有机会就会听古董唱片。这名已经中年的出租车司机这么多年一直在试着培养自己对歌剧的兴趣,放唱片、研读乐谱——都没有任何用处。“饶了你自己吧,”我建议他,“有很多有教养、高智商的人都欣赏不了歌剧,为什么你就不能把自己当成其中一个呢?
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意味着每一件可以被改变的事都应该被改变。我们都需要接受自己的一些不完美之处,特别是那些并不会给我们自己或别人的生活带来危害的。
固定型思维模式妨碍人们发展和改变。成长型思维模式是改变的起点,但人们也必须做出判断,对什么样的事情付出努力并带来改变才是最有价值的。

「A2,规划运用」 什么能力你不应该改变
请梳理一下你自己关注的能力,这些能力你都特别想拥有、想能擅长,现在请静静的想一想,哪些是你不应该去改变的,并说说你的思考。

我关注的能力很多,其中写作能力、提问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写一手好字的能力是我目前比较想拥有的。

前些天,有一位朋友说她在保险公司兼职收入不错,建议我跟着她加入保险业,被我果断拒绝。想到要在陌生人面前喋喋不休的讲道理,想方设法说服他们,我就感觉痛苦不堪。受基因遗传、生长环境、生活经历等因素影响,我的性格比较内向,我不善于在他人面前表露心思,不愿与他人争辩,不愿意强求他人改变想法,更不会添油加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我也曾经试图改变,但除非是遇到了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或是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否则为了说话而说话,对于我来说实在是折磨。

冷静思考一下,这种情况下我不应该改变自己的表达能力,但是应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

拆页六

来自《第三章 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P65
爱迪生不是一个单纯喜欢鼓捣小发明的人,也不是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这个被称作“门洛帕克的奇才”( The Wizard of Menlo Park)的人其实是个精明的企业家,他清楚自己的发明具有的商业潜力,甚至知道如何去讨好媒体------有时他会去打压别人,让自己成为一项发明的唯一发明者,因为他懂得如何宣传自己。
是的,他是个天才,但他并非从小就是天才。他的传记作者保罗•伊斯雷尔( Paul Israel)通过对他所有信息的了解,认为他当时在家乡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男孩。虽然年轻的爱迪生喜欢做实验并对机械方面感兴趣(可能比其他人更投入),但是研究机械和技术不过是每一个普通的中西部男孩都会有的经历。
最终令他出类拔萃的是他的思维模式和努力。他从始至终都是个好奇心强烈、喜欢拆拆补补的小男孩,不断寻找着新的挑战。在其他年轻人都已经在社会上自力更生很久后,爱迪生还搭乘着火车从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学习关于电报的知识,通过不断地自学和发明,从电报员的岗位开始不断升职。他对自我提高和发明的热爱从未间断,但令他的两任妻子失望的是,他只会把这种爱投入工作。
关于能力和成就,我们有很多错误的想法,特别是我们总认为,是那些孤独、聪明的人突然间发明了了不起的东西。
然而,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 The Origin of Species)也是经过这个领域里多年的团队协作、与同事和导师们的上千次讨论,废弃了数篇草稿,奉献了半生精力,才最终完成的。
莫扎特也是经历了超过10年的酝酿,才创作出今天我们仰慕的作品的。在此之前,他的作品并不是原创的,也没有那么出色,实际上只是将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大块拼接而已。
P78
固定型思维模式会限制人的成就。它让人们的头脑中充满了干扰信息,让人们不屑于努力,毁掉学习策略,也会让其他人变成审判者而非我们的同伴。无论我们是谈论达尔文还是普通的大学生,想达成重要成就都需要明确的关注点、全身心的努力、无穷无尽的策略,还有学习中的同伴。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能够给予人们的,也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帮助人们发展能力并结出丰硕果实的原因。

「A1,激活经验」 成功人士的努力有哪些
你崇拜或者仰慕的一位成功人士,他/她不是个仅靠非凡的能力并没有付出什么努力就取得成功的人。你知道他/她为了取得成就付出了哪些巨大的努力?(如果是你身边的人,如果你不清楚,那么去问问他/她。)

我比较崇拜的成功人士是曾国藩,他天资并不聪慧,运气也不是特别好,但他刻苦好学,善于总结经验,他在31岁时为自己制定下每日十二条必修课,并持之以恒,最终成就了一个名垂千史的曾国藩,他的《曾文正公家书》是中华民族家教经典,影响了整个家族的发展。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RIA学习力」《终身成长》No.5,1902梅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el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