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其实这是一个褒义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贬义词,以为是圆滑权谋狡诈之术。《普门品》里佛菩萨说法,是不是当以什么身度即显什么身?
儒释道各教的圣人,虽然每天讲经布道,仁义道德,但并不迂腐,一切学问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
人们最熟悉的是孔子,《论语》里,孔子对弟子请教提问“什么是孝?什么是仁?”这两个问题时!给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譬如什么是仁?
孔子对樊迟:一爱人,二,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三,先难而后获。
对颜回:克己复礼为仁。
对子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司马牛:说话忍耐谨慎就是仁。
对子张:能行恭宽信敏惠。
在孔子的故事中,还有两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发人深省的故事:一是“八三二十三”,说一买布人买了老板八尺布,一尺布三块,可买布人硬说八三是二十三,只肯付老板二十三块钱。颜回遇巧碰上,指其错误,买布人竟与他打赌说,错了愿输一脑袋。
于是颜回便去找孔子评理,孔子问明情况后,也说“八三就是二十三”,买布人走后,颜回抱怨老师不坚持真理,孔子说:“你输了只是一顶帽子,可买布人却是一脑袋呀!人命关天,能坚持真理吗?”

另一个故事是“三季人”,有天一穿绿衣的人来问子贡一年有几季?子贡说当然是四季,绿衣人硬说是三季。孔子闻声出来,把绿衣人打量一眼后,对子贡说:“你错了,一年确实只有三季。”
绿衣人欣然走后,孔子笑了说:“你没看那人通身的绿衣吗?他分明是蚱蜢所变!蚱蜢春生秋死,从没见过冬天。在他的见闻觉知里,一年就是三季,你的道理能跟他说得通吗?”
其实,买布人并非智障,连“三八二十四”都算不清楚,而真实是他故意要赖掉布店老板一块钱而已。“三季人”的固执,虽无恶意,但你给他较真有益吗?
生活中,类似于买布人、三季人这样的人,可说全世界都有,你有精力有能力纠正得过来吗?!


那么读懂了孔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故事,你再来慢慢品味鬼谷仙师的话,何其大智也!
与智者言,依于博;
与拙者言,依于辩;
与辩者言,依于要;
与贵者言,依于势;
与富者言,依于高;
与贫者言,依于利;
与贱者言,依于谦;
与勇者言,依于敢;
与过者言,依于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