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学期开学了,对于刚入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是宝贝们第一次离开父母身边,来到一个新的群体生活里。有些孩子会哭,有些孩子刚开始虽然不哭,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也有可能会出现哭的行为。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
哭是他们表达不安全感的一种情绪!想想看,当我们第一次上小学,是不是也会觉得有些害怕呢?
那,如何解决幼儿哭的情绪呢?
市面上有那么多育儿专家老师,但我认为,最好的育儿专家,是父母自己!没有人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要解决这个"怎么办"的问题,首先得找到问题的本质。这个问题的本质是:缺乏安全感。
下面和朋友们分享我是如何让女儿初入幼儿园时,不哭不闹的。
1.听读一些上幼儿园的音乐、书籍
2.提前带孩子到就读的幼儿园玩耍
3.告诉孩子以后会在这里认识许多同学和老师,他们会成为你的好朋友,老师也会像亲人一样照顾你。
细心的朋友肯定有发现,在第3点中,我强调的是老师会像亲人一样照顾你,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即便妈妈长时间不亲自带孩子,但孩子始终最喜欢的还是妈妈。
这是因为:没有人能替代妈妈的角色。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亲人角色你得先想好定位的是谁,而且这个定位的人物,得是孩子喜欢的长辈。比如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除了以上3个方法,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别欺骗孩子。
当孩子到了幼儿园,发生哭闹的行为时,经常会听到父母说:“我不走我不走,你要再哭我立马就走。”接着会发现,孩子非常努力控制住哽咽地声音,当老师抱住孩子的时候,家长却一溜烟儿地溜走了。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感知会越来越严重。而老师呢为了安抚好孩子的情绪,也只能和家长一样,哄骗孩子说:“你不哭了,爸爸妈妈就来接你了。”
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早日适应群体生活,对吗?父母把孩子送入校园,每个老师必然是尽心尽力地照顾好每个孩子的。
但我们要考虑的是,老师面对的并不只有一个孩子,他们的注意力肯定不如父母自己一样。这一点,我相信生过二胎、三胎的父母,会有所体会。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认为,没有人能比父母更了解自己孩子的原因之一。
这就好像盖房子一样,父母是地基、老师是钢筋砖瓦,只有地基稳固了,其它的材料才能搭建地更加牢固,对吗?
吸墨妈妈
我是一名真实的妈妈,育有一女,幼龄6岁。我是一名真实的幼教工作者,托班孩子15个。
我的一生只有一个职业:学生。
文章里分享的,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思考所悟。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记得点赞、收藏和分享,也欢迎各位朋友来与我互动,谢谢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