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法则
7±2法则是指:人在处理信息的时候同时最多可以处理9个,最少可处理5个。
简单点理解就是:当用户同时操作任务的数量越少,分散的注意力越少,正确率越高。
7±2法则的作用
1)信息分类:
7±2法则最简单的应用就是信息分类,最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手机号的模块组合,通常情况下被割裂成“3-4-4”的组合方式,减少用户的记忆方式。例如大众点评的注册页面和电话呼叫弹窗,都遵循了7±2法则。

2)优化选项
我们可以查看线上大部分的 app 顶部导航栏,都严格遵循了7±2法则,虽然在横轴可无限滑动,但在显示区域只保持7±2法则的显示数量,例如今日头条、美团等等。

3)页面布局
7±2法则可以帮助我们来优化界面布局,通过对模块的分类,将同类型的内容组成模块,用户可以通过先查询模块再来寻找具体的内容,看似交互路径变长,实则提高了用户的效率。

支付宝通过对同类型的功能内容进行组合,将大量的内容组合成模块,通过现寻找模块在寻找具体功能的方式,提高了用户的操作路径。
席克定律
席克定律的核心意义:人在面临选择越多的时候,所要消耗的时间成本越高。
1)提高选择效率
为了提高用户的选择效率,我们需要尽可能的避免的过多的选择摆在用户面前,否则用户会因为选项过多而犹豫不决,造成时间成本直线上升而导致用户放弃当前操作。
为此我们需要保持选项足够简洁,排除多余选项,只留下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选项。例如网易云音乐:

在网易云音乐中的歌单页面中,侧滑删除歌单的时候,只给用户“一到两个”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快速的选择,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认知思考。
2)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通过“席克定律”将信息分类组合可以帮助用户提高阅读效率,通过同类信息的组合提高用户对信息的接受度,使得信息更加容易阅读。
例如淘票票的电影详情页:

淘票票的详情页通过的同类型信息的组合,帮助用户减少了对信息进行检索再组合认知的过程,减少了用户的成本输出,提高了用户的阅读效率。
(3)提高用户体验
当用户在处理应用操作的时候,所消耗的成本越少,心情自然会更加愉悦。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席克定律”来帮助产品提高用户体验。例如我们在进行一系列操作的时候,如果将所有选项都聚集在一起,会给用户造成极其差的用户体验,反之我们将所有选项拆解、归类让用户按照一定的步骤在每一页尽量做少的选择,则会营造一种较为舒适的用户体验。
例如 same :

4)建议
将任何选项,包括按钮、图片、页面保持在最低限度的原因,消除不必要的选择,使产品的可用性更高;但是切勿绑架用户,限制用户的选择,例如一下系统的升级选项只有一个选项那就是“升级”。
莱斯托夫效应
特殊事物才容易被人牢记。
发生莱斯托夫效应的必要条件
与当前“背景不同”或“经验不同”时,莱斯托夫效应就会发生。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实际案例:
1)背景不同
在当前环境下,与周围为元素具有明显的不同,就发生了概“背景不同”的情况。
例如底部导航栏中的核心功能,我们会将其做增强的处理,放大 icon 、填充颜色或者区别设计样式,例如闲鱼和转转的底部导航栏中的icon: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转转的“卖二手”和闲鱼的“发布”区别于其它的 icon 设计,使核心功能跳脱出来,让用户记忆深刻。
2)经验不同
当现在发生的事情与过去经验有显著不同时,就会触发“经验不同”的情况发生。
例如现在每年的电商购物节,明显区别于日常的电商界面,通过对设计风格定制化的设计,加深对用户的印象,同时扩大了活动弄对用户的影响力。

3)建议
莱斯托夫效应在设计中是为了强调重要模块或核心功能,如果处处强调,那等同于所有的事情都不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