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假期,闲来无事,陪一位女性朋友去看她女儿上芭蕾舞课。
谁能想到,那些5岁、6岁的小小女孩,小脸尖尖、四肢纤细,跳起舞来轻盈的像朵朵晶莹的海棠花在微风中婷婷飘落,居然已经在认真焦虑自己该怎么减肥的问题了。
下课之后,我们结伴去附近的蛋糕店喝咖啡吃甜点,她女儿一口不吃,问及原因,她说她们芭蕾舞课小团体约定:不吃蛋糕的人才可以一起玩。上周领头的女孩才宣布,不许大家跟另一个小女孩玩。别的小孩也纷纷呼应,而那个小女孩,大概觉得自己真的做不到不吃蛋糕,无法发誓,于是被孤立。
听说那个小女孩哭了很久,最后被妈妈接走的时候还不停追问:‘我每个月只吃一小块蛋糕,也不会变胖对不对?”
所以,即使才几岁大,女孩子们已经会自觉要求举止优雅,懂事,克制。她们小小的身体里仿佛同时交叠着两套截然不同的价值体系:一套是真正的孩童,天真莽撞,无拘无束;另一套是女性生存规则,早早内化着成年女性的焦虑:要美、要瘦、要讨人喜欢、要做好女孩。
即使在观念最为现代的北上广,一个女孩降生的喜悦,也常常掺杂着丝丝苦涩。就是这个主动不吃蛋糕的小女孩,她的爷爷奶奶都是顶尖高校出身的学者,可就算是这种高知家庭,也照样显现出对孙子的偏爱——孙女当然也爱,吃穿和教育通通都给最好的,对他的每一丁点儿进步都欣喜若狂,深信他能肩负起家族荣耀的重任。于是孙女必须处处更加掐尖要强,尤其善于甜言蜜语,哄得长辈心花怒放,才能博得关注和夸奖。
她妈妈说,自己根本没有教她这些。但每次一起去爷爷奶奶家,堂弟越是撒泼打滚,她就越是彬彬有礼。这么小 年纪就看出来了:大人对男孩女孩是两套评价体系。男孩可以随意,女孩得乖巧。
6岁女孩懂得事,每个成年女性也都懂。一边自我驯化,一边是拼命挣扎。这样的内心撕扯,几乎贯穿着每个女人的一生。
我们如何走到了这一步?
一个当代女性,她出生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家人满怀欣喜,但爷爷奶奶甚至爸爸或明或暗带着一丝不是男孩的遗憾。但幸好,她生于当代中国,如果不是运气特别不好,也不至于物质匮乏,大概率可以享受到父母经济能力下的最好教育。
她的成长常常会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大人告诉她,女孩子不用太辛苦,漂亮开心就好。潜台词当然是将来嫁个好丈夫,一辈子有依靠;另一方面,上一代女性的执念教育对她的审视又是无微不至的。女孩子不能太野,要懂事、要乖巧、要讨人喜欢......于是,小女孩总是比小男孩更早开始说话,更早学会察言观色,体察周边氛围的变化,更安静、更好带、甚至在幼儿期更不容易生病。以及,每个小女孩都是说甜言蜜语的行家。
生为女子,从小到大,我们被完美的执念推动前进,又常常被完美的执念推下悬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