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读书让生活美好人物
成名于“骂人”,救国于危难,一生清白却惨遭杀害

成名于“骂人”,救国于危难,一生清白却惨遭杀害

作者: 浮生幻想 | 来源:发表于2017-06-30 13:27 被阅读80次

1

大明天顺元年。

北京城的深牢大狱中,59岁的于谦(不是抽烟、喝酒、烫头的于大爷,是明朝的民族大英雄于谦)面对着铁窗外的黑暗,想着自己一生的波澜,他知道这一次自己逃不过了。

11年前,他做山西、河南巡抚时,就被关进过这个死牢。那时他是官场的一股清流,两袖清风。耿直的空着手就进京了,当时掌权的大宦官王振就不高兴了。你不孝敬我我就办你,于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就把于谦押进大牢,死罪论处。

河南、山西两地的百姓就不干了,好不容易来了个清官,你就给弄死,我们联合起来一块跟你们没完。在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的压力下,终于无罪释放,官复原职。

于谦出生在书香世家,从小仰慕文天祥的气节,几十年如一日的把文天祥的海报挂在座位旁边,以此来激励自己。7岁时有个和尚给他算了一卦说:“这是将来拯救时局的宰相。“一语成谶,比星座预测准多了。

23岁考取辛丑科进士,正式进入公务员行列,开始了为人民服务的征程。

可是他怎么也想不到最终的结局会在这里,他为大明朝续命180年,结局却是关在大牢里等待问斩。苍天啊,难道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图片来自网络

2

于谦的成名源于一场“骂人”,在古代“骂人史”里肯定有他光辉的一笔。

宣德元年(1426年),那时候的皇帝是朱瞻基,朱瞻基是个好同志。他勤于政事、胸怀社稷,还喜欢微服私访,并不是像乾隆那样到处偶遇夏雨荷,他真真是考察政务。反正好的皇帝都是一个样,一切为民。

不过那时候由于他爷爷(朱棣)留下的后遗症,税收、徭役都很重。但老朱知道,是时候休养生息了。但此时还有个隐患,就是一直在试图造反的朱高煦,也就是他叔。

果然他叔很快就行动了,先派了亲信枚青去找他的好基友张辅,按他们的交情这事肯定没跑。万万没想到的是,枚青刚说出要夺权的事立马就被张辅给绑了送到了皇帝那。

朋友?交情?呸!时务!

朱高煦败露后,皇帝自然要征讨他。终于主角于谦出现了,他随朱瞻基一起亲征,并被任命为御史。他的主要任务就是骂这位造反的皇叔,于谦正词崭崭,声色震震,骂的朱高煦伏地颤栗,自称罪该万死。能把人骂成这样,这得是什么水平!

这一骂,宣宗大悦,立即下令派于谦巡抚江西,在那里他平反冤狱数百起。

到了宣德五年,于谦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他励精图治,不畏奸佞,一年上书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在地方于谦一待就是十九年,他的功绩就不多说了,反正太行山得强盗听到他的名字都害怕。

直到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北京,任兵部左侍郎。

《到泽州》于谦手迹

3

前面说过,好的皇帝都是一个样,但坏的皇帝各有各的作。明英宗朱祁镇就是一位很作的主儿。也正是朱祁镇的作让于谦迎来了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

正统十四年七月,也先大举进犯,朱祁镇本来就是个冲动的人,再加上大太监王振的谗言,就这样英宗就出征了。在王振的瞎指挥下,到达土木堡时,也先趁明军不备发动总攻。明军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明将樊忠杀死,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等大臣战死。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英宗也开始了他一年的北狩生活。

但朱祁镇这哥们儿口才好,有亲和力,在被俘虏的情况下,用他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也先王爷,天天把他当大爷供着,不仅给他过生日,还把妹妹嫁给他。能不能有点尊严,有这样绑票的吗?当然这是后话。

而此时的北京已经乱作一团,大家都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候主战派和南迁派吵得不可开交。侍讲徐有贞说星象有变化应当南迁啊老铁们!这时,于谦拿出他当年骂朱高煦的劲头,厉声说道:“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你们忘了宋朝南渡的故事吗?”

防守的决策定下来,然后便开始铲除奸党。但这个时候没有皇帝,没人做决定。朱祁镇有个弟弟叫朱祁钰,这哥们儿是个好人,但总是畏手畏脚,没个主心骨。

这个时候,有个愣头青叫马顺,他是王振党羽、锦衣卫都指挥使,竟然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呵斥百官,这不撞枪口上了吗!只见户科给事中王竑带头在朝廷上一顿猛击王顺,大臣们也是猛,王顺当场毙命。

朱祁钰一看情况不对,想溜。这时于谦又大喊一声:“国家现在正是仰仗您的时候啊!您不能走啊!”在那时,于谦已经把社稷安危抗在了自己肩上。

朝廷不能一日无主,尤其在太子尚幼倭寇将至的危难之时,于是达成都请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朱祁钰再三推辞。其实这个时候朱祁钰确实是不想当,一个烂摊子丢给他,万一亡了国他怎么去见列祖列宗。但这个时候于谦又大喊了一句:“你要为国家着想啊!”郕王于是受命。

有了皇帝那就打起精神来抵抗外侮吧。而此时也先也挟持太上皇朱祁镇攻破紫金关,进窥京师。石亨建议收兵固守,于谦不同意,这样岂不是向敌人示弱吗?绝对不可以!马上调兵二十二万在九门外摆开阵势。于谦也亲自督战并下令:临阵脱逃的就给老子斩了!

在国家危难之时,幸亏有像于谦这样的大臣,力挽狂澜。经过几个月的酣战,也先彻底被击退。

景泰元年八月,英宗已经被俘一周年纪念日的时候,也先看留着他也没啥用了,干脆给送回去算了。但此时,代宗朱祁钰就不干了,阴阳怪气地说:“当初你们非让我当皇上,现在我哥要回来了,我咋办?”这时候于谦又站出来说话了“老铁你就放心,皇位是你的了绝对跑不了。但现在得把你哥接回来啊,留在那也不好,万一他们有啥阴谋就不好了。“代宗就这样被说服了,派了李实、杨善接回了英宗。这是于谦的功劳。

4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一国没有两帝。太上皇被接回来就被软禁了,朱祁镇说,我能有什么办法?我也很无奈啊,谁能想到玩的这么大。朱祁镇一关就是八年。

既然我不能推翻你,那我就只能好好活着,把你熬死就是我的胜利。这是当时朱祁镇的想法。他却实也做到了,硬生生把他弟弟熬死,上演一出夺门大戏。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曹吉祥、徐有贞迎接太上皇恢复了帝位。在石亨等人的唆使下,于谦被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但英宗知道于谦是个有功劳的人,想留着他,徐有贞上言说:“要是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师出无名啊!“在权力面前,良知总会被淡化,英宗也不例外。

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经拼命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史载:天下冤之!

被杀后按律要抄家,当工作人员到达于谦家时,发现他家里除了生活用品,其他什么也没有。

后来诬陷于谦的坏人们败露了,英宗才明白当初杀于谦是一件多么傻的事,后悔已晚。直到明宪宗初年,于谦得以昭雪,恢复官职。

明孝宗弘治二年,增给于谦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万历十八年,改谥号为忠肃;乾隆十六年,乾隆南巡,题写匾额“丹心抗节”。杭州、河南、山西都是历代奉拜不止。

现在在于谦故居的墙壁上还刻着他的名诗《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西子湖头,三台山麓,于谦墓和岳飞墓遥相对应,为如画的湖山,又添了几分悲壮豪迈的英雄气魄,正如清人袁子才诗中所说: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成名于“骂人”,救国于危难,一生清白却惨遭杀害

    1 大明天顺元年。 北京城的深牢大狱中,59岁的于谦(不是抽烟、喝酒、烫头的于大爷,是明朝的民族大英雄于谦)面对着...

  • 那个救国家于危难最终却身败名裂的皇帝。

    说到“土木堡之变”,大家可能都耳熟能详,“单纯”的明英宗受宦官王振蛊惑,御驾亲征,然而因为情报有误和王振的错误指挥...

  • 2019-04-22

    乱世遗珠——文武双全的书生名将,救国于危难却死在小人之手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

  • 章台柳(下)

    安史之乱的平定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胡人将领的任用。 战争结束,一大批番将定居长安,仗着自己拯救国家于危难,恣意妄为,加...

  • 受命于危难之间

    中国人有英雄梦,古话有“时势造英雄”,更有“乱世出英雄”,于是“败军之际、危难之间”往往成为英雄辈出有志之士施展抱...

  • 奉命于危难之间

    那些帮他分担责任的人都已经渐渐离开了,为了心中的梦想,能否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出来?能否在绝境下力挽狂澜?一定会的。...

  • 岳飞、袁崇焕,跌倒在自身性格上的悲情英雄!

    看到这样的标题,诸君请先让手中的“板砖“飞一会儿…… 吾亦知,南宋岳武穆、明末袁督师,乃救国于危难之际的优秀将领。...

  • 【古风】沽酒客 目录

    作者简介: 张又一,兼职写作,不入流演员。 内容简介: 凌山于宁武关一战侥幸逃生,为救国家危难,寻李自成报仇,踏上...

  • 江南春十五【入云龙,公孙胜】其二

    谋生辰。财不均。 决战运筹计,危难救大军。 功成名就飘然去,不图富贵消林云。 于2017年11月12日

  • 受任于危难之中

    2019年年底 疫情开始袭来。。。 对K12线下培训无疑是巨大挑战 从线下转线上 跟家长的沟通 老师的沟通 软件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名于“骂人”,救国于危难,一生清白却惨遭杀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wb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