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纳须弥于芥子

纳须弥于芥子

作者: 下里巴任 | 来源:发表于2018-07-19 22:16 被阅读0次

佛教中人说:'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须弥”是指“须弥山”----佛教徒心中的“宝山”。“芥子”好像就是“菜籽”。

把大山藏在菜籽中? 

我自己用大老粗能懂的话解释,也许就是:“再高大上的道理,可能都在柴米油盐之间”。

佛法就在那里,参悟的人佛性不一,领悟的境界就天差地别。我参来参去五十年,总是离不开油盐酱醋。

今天项目上来了个大人物!他在大上海住着数千万的豪宅,却低调到既不开豪车,也不带秘书。这大人物叫卞存元。

卞大人坦白:“豪宅的产权目前尚未界定,豪车还没落地,女秘书本就是别人的秘书,项目没结束,已经跟塔吊的小老板旅游去了”。

酒过三巡,菜快没了,大家放下筷子,用闲话解酒。

卞大人说年轻时豪饮,言语中颇有五陵少年习气。过手的秘书如马蹄踏过的春风,拂面而去,唇齿余香。到后来醉了,劈面撞墙,脑门上包再大都不觉大。

陈总说,包再大,都不如他们连云港以前熬薄荷的锅大。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有两米口径、两米多深的大锅,用来熬薄荷。

我问熬薄荷是干什么?大家都忘了自己喝过些酒,一起大笑起来。

南通的小高说熬薄荷就像蒸馏白酒。两米多的大锅架起来,收割来的薄荷堆到热腾腾的大锅里,锅顶引出根管子,蒸汽带着薄荷油滴进锅外水盆,油、水自然分离。

熬出来的薄荷油被土产公司收去,可以做清凉油、可以做薄荷糖。陈总和小高只能用薄荷叶擦身子。身子用薄荷叶擦过以后,就爱光着膀子,小风略略一吹,两个肩膀、后背、胸脯子都凉飕飕的,还不生痱子。

他们说的事情我全然不懂,只想起小时候吃过的红薯。

大概也在七十年代初、·中期吧?老是听着家里计划粮不够吃。好好一锅白米饭,要不就码几个红薯,要不就掺上些南瓜。

记得邻居的同学说起,他爸妈领的新工作服老舍不得穿。到了收红薯的季节,就骑着自行车到附近的乡村,找农民换红薯。农民虽然很羡慕蓝劳动布厚厚的工作服,却怎么也不愿拿藏在屋里的红薯换。只是借他爸妈两把锄头,让他们去自己已经刨过的红薯地里再刨一遍。

想想那个年代,还能刨出什么?

肯定是红薯!大的比大拇指大,小的比小拇指小。

大大的两袋,自行车驼回去,太阳肯定下山了。

邻居同学不敢在家抱怨,偶尔端个饭碗到我家说:“吃不饱就吃不饱算了,反正小红薯不要”!

怎么从卞大人说到小红薯嘞?

他们都走后,我醉了!

吴悦石行书:如是芥子

相关文章

  • 冈仁波齐:信仰灵魂净化的圣地

    对冈仁波齐的印象,来自于2011年高考湖南满分作文《芥子纳须弥》文中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再然后,于电影《...

  • 纳须弥于芥子

    佛教中人说:'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须弥”是指“须弥山”----佛教徒心中的“宝山”。“芥子”好像就是“菜籽...

  • 纳须弥于芥子

    有没有觉得鸡蛋是很神奇的存在呀! 煮熟的时候,​白色的蛋清就是月亮,黄色的蛋黄就是太阳,日月包揽在一颗蛋上,继而进...

  • 12号当铺征文——芥子(小人物)

    芥子 佛经上说: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在佛说中,芥子比喻极其微小,而须弥原为神话中山名,后用须弥山比喻极巨大。此...

  •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

    佛经上说:“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 意思是巨大的须弥山含有许多微小的芥子,同时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

  • 须弥藏芥子 芥子纳须弥

    眺望纷繁世间 芸芸众生百态 莫不事中有理 而理中亦有事 事不可废理也 理不可无事矣

  •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

    唐代白居易在《问僧》中有一段问话:“问《维摩经·不可思议品》云芥子纳须弥,须弥至大至高,芥子至小至微,岂可芥子之内...

  • “芥子纳须弥”是怎样的一种胸怀!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 芥为蔬菜,子如粟粒,佛家以“芥子”比喻极为微小。须弥山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用...

  • 芥子纳须弥

    出处 《维摩经·不思议品》: “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

  • 芥子纳须弥

    一枣叶。炒熟了东方睡梦酝酿几许消瘦时光。九窍之外十方寂静散落在针锋之上沉入一泓幽逸的鸣泉是无声的月影枕着弯弯的流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纳须弥于芥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eb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