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大佬们的商业智慧,个人认为有几种思维需要培养。
1.价值思维
吴军老师对Google的商业模式的剖析,我感觉其实最核心的还是“有用”。而能够把握市场的脉搏,了解用户核心需求是根本。现在是一个公众号泛滥的时代,不是每天发文的公众号就能够获得用户关注,而是要充分了解客户,他们需要什么?我提供的东西对他们有用吗?能够满足他们哪一方面的需求?产品如何优化,提高提升他们的体验?
Google让人侧目更在于公司的品格,Google是一家正直的公司,把付费广告和客观信息分开来,不会因为受利益的驱使提供有偏倚的信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平台思维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类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建立一个让用户和资源的对接的平台,就能赚到钱,比如携程,Airbnb,去哪儿等这些大公司,他们都是轻资产公司,成本很低,但利润可观,不过前期要烧一把钱。当然,也有低成本的,我能想到的最简单的模式就是微信群了。一个群群主也许自身不一定有专业技能,但是如果能够请到大咖为自己坐镇,那么他就可以大张旗鼓收费,只要他这里有用户所需要的资源。而他自己,只需要勤快点,好好运营,就能赚到钱。
3.创新思维
现代企业能存活100年以上的并不多见,纵观现在的百年老店,即使打着“百年老字号”的牌子,但可能管理团队、经营、销售模式已经不再是最初的样子。因时代在变,如果不与时俱进,那么很可能会被淘汰。要做一只不死的海蜇,那么就要不断给它刺激,让它长出新的基因。Google就是这样做的,不断创新产品,把熟悉的业务下放,交给擅长它的人,而企业的前锋还要去披荆斩棘,开拓新的疆域。
一个人学会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成长。
4.牙刷和爆款思维
培养用户习惯,并且建立粘性。
宝洁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品牌,它似乎是日用品的代名词。它之所以成功,因为它刺激消费者重复购买。
牙刷,我们每天都要用,因刷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们购买洗发水、沐浴露也是如此。
除了日用消费品,还有一些非物质类的需求,比如追求健美的体魄,获得社交货币,而KEEP, 得到这类产品就是满足了人类的这类需求。而也有很多APP,刚开始用户觉得好奇,但新鲜劲儿过了就不用了,那前期搭进去的资金就打水漂了。
同时,还要注意盘活用户,时不时推出新品和爆款,或者有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比如逻辑思维的年会,比如很多作者每半年出一本的新书,让用户有所期待,不至于把你遗忘。
5.未雨绸缪思维
Google做大了,拉里佩奇就已经很敏感地意识到,由于反垄断法的原因,Google可能被盯上,于是很早就对公司业务做了拆分,以致于最后即使面临诉讼,也可以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不但是做事,做人也是如此,平时就要维护好关系,不要到用时才去找别人,每个人都不希望别人把自己当做工具,对吧?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也是老祖宗的智慧,值得借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