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这本书我是不带停顿一次性读完的,可能苦难有一种特别震撼人心的力量,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福贵好可怜,明明什么都没有做错,却要面临如此悲惨的一生。作者用冷峻的笔调、不带任何感情的叙述,把主人公一生的遭际变得轻描淡写,但越是平静,带给读者的心理撼动就越强烈,看到福贵身边的人一一离去,尤其是有庆抽血过多而死,苦根吃豆子撑死的时候,真的心酸得想掉泪。
好像那个时代的悲剧都在福贵身上一一发生:输掉家产,被抓壮丁,抗战结束后又经历文革,最亲密的战友成了家庭的仇人,亲人相继离世……苦难像洪水猛兽一样接踵而至,直到最后一丝温情也消失殆尽……我们无法不感叹个人意志在时代、命运面前的渺小无力,我们被这洪流裹挟,无法上岸,也不知道方向在何处。可虽然卑微如尘埃,福贵却始终没有放弃生命,他的活着,就是对命运无声的反抗。
福贵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亲手埋的,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了。”
这话说得很平静,有种孤零零的意味,却把一切的幸福与不幸轻飘飘地一并包容了。比起那些整日喊着现实主义口号的现实主义者,小说中的主人公不是最具有面对现实的勇士人格的人吗? 在经历一连串的天灾人祸后,他不抱怨,不控诉,反而变得比任何人都平静。 这种有着希腊悲剧意味的小人物的抗争,恰恰就是人类最伟大的精神。
生命本来无常,它是一趟从生到死的艰难旅途,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路上的行人,走得很慢,隔得很远,却络绎不绝。虽然我们的人生不至于像书中描述的那么悲惨,但是在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前,如果不能像福贵一样坚强,便无法走完这条路,也就无法迎接命运赠与我们的所有欢愉和伤痛,体验这路上的每一阵风,每一蓑雨。
故事的最后是这样一幅场景,残阳把橘红涂满天际,垂暮的老人平静地讲完了自己的一生,牵着和自己同样苍老的牛慢慢远去,留下几句零星的歌声在风里飘荡。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的来临。”
佛家有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啊,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不在走向死亡,曲终人散之后才蓦然发觉,一生的荣辱悲欢,都如同此时的黄昏一般短暂。当繁华褪去,生命的原野呈现出一片萧索,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也许,仅仅只是为了活着本身吧。这时我想起海子的一首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我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