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绝对不会把从未犯过错的人升到高层领导岗位上,因为没有犯过大错的人,必然是平庸之辈。
《孙子兵法》有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也。
一边是政商领导都十分敬仰的管理学大师。一边是经过几千年时间检验的传世之作,为何对待错误的看法却大相径庭呢?
伟大的企业家稻盛和夫有一个:“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的理论。顾名思义这个理论的意思就是:在面对一个难题时让乐观的人去构思以增加项目的实行力和推进力。在构思进入具体计划时,就要委托悲观派去做,从而事先设想到所有的风险,慎重细致地建立行动计划。为了防止大家在困难和障碍面前,鼓不起实施的勇气,计划进入实行阶段又要回到乐观派。
德鲁克先生说的鼓励犯错的观点,对应的不正是稻盛和夫说的在构思与实行阶段应有的乐观态度吗?《孙子兵法》对于避免犯错的观点对应的不正是稻盛和夫所说的在计划阶段所应持有的谨慎态度吗?
稻盛和夫说的话与领导力大师约翰.克特说的一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管理是维持运转,领导是实现变革。
把稻盛和夫与约翰克特的话结合起来分析,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错误不能一概而论,要根绝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
就拿领导与管理这两个职务来举例子吧。领导就是实现变革,何谓变革呢?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变法有吴起变法、邹忌改革、申不害变法、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 戊戌变法,这些变革有失败也有成功,但是成功的无疑都是推动了某一国家或者某一阶层人民的进步的,而且所有的变革几乎都是为了推动人类的进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能发展到现在这样文明和谐的社会,就是建立在这样一次次失败的变革之上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过:人类无法知道真理,只能是通过不断的试错、摸索来接近真理。所以对待领导者变革产生的错误,我们是需要鼓励的,这样变革者才有动力去继续的尝试,也才会有我们如今如此发达的科技、如此精美快速的智能手机、如此高效又安全的飞机作为运输工具,也才能不断的接近真理。领导是现实变革,那么管理是什么呢?管理是维持运转,何谓维持运转,维持运转就是一直的行动,要一直的行动就不能出故障,正如为什么电梯、汽车都需要定期的保养一样,就是为了防止他们停止运转,如何保养呢?检查各种系统的情况,该更换的更换、改修理的修理,而且还会有对于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案,以便出现紧急情况机器还能够维持运转,所以在对待管理上是要极力的防止错误的发生,因为很可能一次错误带来的损失就是无法估量的。
哈佛商学院有一位研究失败的专家叫埃德蒙森,她把失败分为七种:
1、无视规章(举例:闯红灯出车祸、在无烟区吸烟导致火灾)
2、粗心大意(举例:很多新手司机将油门当刹车导致车祸)
3、能力不足(举例:新闻报道一位经验不足的驾驶员,上高速,方向盘打得过急而导致翻车就是能力不足)
4、流程缺陷(举例:网络出现初期的大量骗子因为没有网警的监察屡屡得逞,就是流程缺陷)
5、已知风险(举例:很多人知道创业失败率很高,为了自己的梦想,投入全部身家依然去创业,最后失败)
6、难料风险(举例:911恐怖袭击)
7、探索创新(举例:爱迪生发明灯泡失败了1000多次,就是探索创新失败)
毋庸置疑的前四种错误是应该避免的错误,也就是《孙子兵法》中说的避免这些错误来达到不可胜。已知风险与难料风险是应该坦然面对的,因为这样的风险是人无法控制的。最后一种风险就是应该拥抱的风险,因为这样的风险是推动进步的风险。
如此看来,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将所有的错误混为一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