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阅读戴维·迈尔斯所著的《社会心理学》,特地梳理了一下脉络,抽取其中主要的结论。
这本书震惊了我,我阅读的时候从来没想到人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精彩纷呈。
现正阅读第二章。该章节的标题是《社会中的自我》。
作者在本章中一开始就提到,人具有焦点效应,即:人容易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
- 另类服装与造型:我们认为我们的衣着打扮发型回引起别人的注意,事实上并不是;
- 情绪:我们认为我们的情绪变化会显而易见地表现在行动和表情上,从而被别人注意到,但其实别人并不会注意到;
- 社交失误:我们认为我们在社交场合上的失误,别人会很注意、介意很久,从而自己会暗自恼恨很久,但其实别人并不会;
-
社会环境:我们作为中国人,一个东亚文化、黄皮肤的人去到欧美,我们会成为欧美白人的焦点,但其实并不会;
……
我们是如何认识自己的?
我们的自我概念构成要素,以及定义我们的自我的那些特殊信念就是我们的自我图式。图式是我们组织自己所在的世界的心理模板,自我图式是我们对我们自己的认识,比如聪明、情商高、开朗外向等等。自我图式强烈地影响我们对社会信息的加工,影响我们感知、回忆、评价他人和自己。
书中使用了运动员的例子,一个人的核心自我概念如果是体育运动,那么他就会特别注意别人的身体和技巧,从而更快地回忆出与运动相关的经验。
而自我不仅仅包含关于我们是什么样子的自我图式,更包含了我们可能会成为什么样子,即可能的自我。这种可能自我会激发出我们渴望的生活愿景,对我们产生激励作用。
什么影响了自我图式?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以下几点影响了自我图式的因素。
- 我们所扮演的角色
- 社会比较
- 其他人的评价
- 文化
我们所扮演的角色
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会影响我们的自我图式。当我们开始一个新角色的时候,如“学生”、“父母”,那么我们也会自我察觉,并且逐渐被自我接纳。
社会比较
有一些自我图式,是由与别人比较所得到的,比如是否富有,是否聪明,是否矮小?
作者举出了学习成绩的例子。当我们周边的人学习成绩比我们差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成绩很优秀;当我们从初中进入考入重点高中的时候,自我图式马上会发生转变,因为周边的同学会让我们觉得我们成绩只是一般般。
这个结论对我来说确实是的。在初中的时候我成绩是很厉害的,但到了高中的时候,我却觉得我成绩只是中等上下。
其他人的评价
其他人对我们发出好的评价的时候,我们也会认为自己不错。
书中举出了一个例子,如果我们表扬孩子聪明、刻苦学习或者乐于助人,那么孩子也会将别人对他的这些评价融入到自我概念里面去,从而影响自己的言行,变得更加努力学习、更加乐于助人了。
文化
书中用整整一节来表述文化对自我图式的影响。有一些自我图式是和文化紧密相连的,比如“我是基督徒”、“我是快餐爱好者”、“我是双鱼座”等等,具备社会同一性,而“我很高”、“我很正直”、“我很外向”这些则是描述个人特征。
作者指出两种文化特征: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主要在欧美国家风行,而集体主义则在拉丁美洲、非洲、亚洲这些地区占主导地位。并且引用研究指出,当我们经历富裕、地位改变、城市化之后,个人主义会迅速发展。
当然,作者也指出,集体主义社会里也有个人主义者,个人主义社会里也有集体主义者。在同一个社会的不同区域,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议题上,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差异。
作者另外提到,根据一些研究,许多文化都逐渐走向个人主义,例如现今中国25岁以下地年轻人更同意类似于“过你自己想要的生活”这类说法。而这些变化体现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
在集体主义文化里面,自我不单单是自我,而是互相依存的自我。也就是,集体的一部分特征也融入到个人里面去了。而个人主义文化里面,自我更多地只是自我。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在许多地方有差异:
- 集体主义者思维更具有整体性,从人际关系和环境角度来思考人和事物;
- 个人主义者更喜欢自我表达,强调个人自由、个人选择和自身独特性;
- 集体主义者有更强烈的归属感,做出选择时会考虑更多的群体因素;(一个典型例子是,恋爱双方,如果女方父母不待见男方,则女方会与男方分手,和我的经验一致)。
- 集体主义文化中,自尊与“别人怎么评价我和我的群体”密切相关。自我概念是跟随于群体的;而个人主义文化是跟随于个人。
自我图式影响我们哪些方面?
作者给出了三大方面:
- 对行为的解释;
- 对行为的预测;
- 对感受的预测;
影响我们对我们行为的解释
当人们被问到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感受的时候,他们通常会给出看似合理的解释。当原因稍微有点微妙的时候,他们的自我解释通常是错误的。人们通常会夸大一些无关因素,而对重要因素忽而不见。
影响我们对行为的预测
人们通常在预测他们的行为时犯错。比如在一段恋爱关系里面,恋爱中的双方对这段关系的持续时间预估通常会乐观于其朋友的预估,而朋友的预估通常是正确的!医生不太擅长于估计自己完成一台手术的时间,但是同组的同事却可以精确预估!
而怎么提高对自己行为的预测能力呢?作者提到,可以参照过往相似情景下的行为。但这又会涉及到一个研究:人们会篡改自己的记忆!
影响我们感受的预测
我们很难预测自己未来情绪持续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我们会错误地预测自己会谈一场浪漫的恋爱,美满的婚姻,赢得比赛或被侮辱后的感受。
我也有类似的感受,那就是下班的时候很饿,然后晚上做饭的时候就会放多一点米,觉得自己能吃的完。
如作者所言,我们通常会高估事情对我们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也就是影响偏差。
更多文章,关注公号:小熊杂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