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读书或读文章的时候,有个习惯,遇到如下这两种情况,我会采用边抄写边阅读的方式:
1、内容很棒,读着启发性很大;
2、内容太深奥,新概念太多,读着不大明白。
原因其实很简单,对于第一种情况,你在那个当下,如果不借助抄写的方式,然后反复咀嚼,那种很爽的感觉很可能停留的时间很短,并不能在你脑海里形成很强的记忆点。结果是:让你爽了一会,之后,你该干嘛还是干嘛,并不会给你带来行为上的太多改变。
对于第二种情况,我是这么想的:我读着觉得深奥,显然是因为我在理解该内容的知识背景不够,不懂的概念太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不借助抄的方式刻意让自己放慢速度,那么,其实不懂的还是不懂,因为所有后续内容的理解程度都取决于我对前面内容的理解程度。
我之前跟有些人说过我会用抄的方式读书,有的直接就说我怎么那么笨,有的是笑而不语,礼貌性的点了下头,估计是不好意思打击我。
毕竟,信息爆炸的时代,快速阅读才是王道嘛!
我的观点是:我不反对快速阅读,但要分情况。像比特币白皮书这种,对专业人士而言,可能觉得容易读,但对我这种知识储备不行的人而言,除了放慢速度,边抄边读,似乎没有更好的方式。
有的人看不起抄写,还有一个原因:觉得抄写太耗时间,不划算。
感觉这东西吧,通常不是太靠谱。
大家猜一下我抄写比特币白皮书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是:
170分钟!
不到3个小时。
抄完之后我有什么直观感受?
1、远没有我原来想象的难读。
我抄的是英文版,除了当中有一些专有名词、原来理解模糊的概念及个别数学公式需要花点时间想想,或者查阅一下资料,大部分的句子都不是很难懂。
2、在一字一字的抄写过程中,对于一些人家习以为常的概念,有了一些更深入的感受。
当然,有一个事实是这样的:
我们在阅读任何一篇文章的时候,哪怕每个字我们都认识,但是,这篇文章放到不同人身上,解读出的信息千差万别。
例如,比特傻在文章《中本聪比特币白皮书的十点谬误——与众币民商榷》就列举了比特币白皮书里的十点谬误。
如:

所以,在抄写完比特币白皮书后,只能说对白皮书的体验深了一些,对一些概念的理解深入了一些。但更大的功课在于:你怎么去挖掘每一句话背后的意思,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哪些观点仍旧站得住脚,哪些其实已经证明是错误的等。
当然,抄写那些你原来读着畏惧的文章及书籍有一个功效:因为抄写,你原来觉得畏惧的信念会被改写,所以,你很容易会自发地去深入理解、挖掘文章、书籍里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