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由此可见,人和才是取胜的关键。
什么是人和呢?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具体到刘邦的事业,在东进的过程中,人才接连不断地归附到汉国,汉国因此人才济济;诸侯王不断地归附到汉国,汉国的同盟越来越多。
王陵、陈平、彭越是其中三位比较突出的人才,前面两位后来都官至汉朝的丞相,彭越更胜一筹,直接做到了诸侯王。他们三个各自有什么特点,在什么情况下归附了汉国?宝宝们,画卷已经展开,请赶快过来围观吧。
镜头悠悠打向了第一位人才——王陵。王陵是刘邦的老乡,家境不错,在沛县是一大豪强。既然他是沛县人,为什么不是汉军的首批成员,而是后来才加入的呢?这是因为他一开始就想单干,由于大家当时都推荐刘邦当首领,他就离开沛县,到南阳郡去创业了。
王陵才华斐然,在南阳郡干得风生水起,项羽看中了他的才华,就绑架了他的母亲,想以此要挟王陵归附楚国。
王陵派使者去和项羽商议,王母逮住机会,私下对使者交代道:“请你给我儿子带句话,就说是我说的,希望他能好好侍奉汉王。汉王是有德行的长者,最终将会得到天下,请他不要因为我,而对汉王怀有二心。”
为了让王陵坚定信念,王母说完后就视死如归地向利剑猛扑而去,项羽大怒,将其扔入滚锅烹煮了。
这位母亲远见卓识,以生命为代价劝说动摇不定的儿子。王陵不辱母命,带自己的军队加入了汉军,从此以后死心塌地效忠于刘邦。
镜头悠悠一转,打向了第二位人才——陈平。陈平是阳武(河南原阳县)人,家境贫寒,自幼就喜欢在书海里遨游,明白不少道理。
他在少年时曾在乡里担任社宰,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在祭奠社神之后,把祭奠用的肉公平地分配给乡人。
分肉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因为这肉不是平均地分配,而是合理地分配,要综合考虑人们的年龄、职位等各种因素。能做好这项工作的人不多,陈平却是天生的分肉高手,连最挑剔的人对他的手法都提不出意见。
人人交口称赞,连陈平自己也感叹万分:“如果将来我能够主宰天下,也能够把事情做得公正合理,与分肉一样!”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陈平说,治大国如分猪肉。这其中有异曲同工之处。
轰轰烈烈的反秦起义全面爆发后,陈平到魏国谋了一个太仆的官职,负责调度宫廷的车辆。时任魏王名叫魏豹,是自焚而亡的魏咎的第第。陈平经常都有绝妙的主意,时常向魏豹提及,昏聩的魏豹从来不予采纳,后来还听信谗言要惩治陈平,陈平吓得不辞而别,逃去了楚国。
项羽对陈平还是比较赏识的,一来就安排陈平带兵去平定殷地(今河南北部一带)。殷王司马卯是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之一,不知因为什么事情气不顺,率先举起了反旗。见到陈平气势汹汹的样子,司马卯改变了主意,重新归附了项羽。陈平平定有功,项羽升他做了都尉(地位仅次于将军),并赐金二十镒。
镒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相当于四十斤。四十斤黄金要是放在现在可不得了。在古代,金属划分得并不是很细,黄铜和黄金统称为金。
陈平一时风光无限,可是好景不长,当汉军闯入殷地之时,司马卯二话不说,又转投了刘邦。项羽因此迁怒于陈平,说他办事不彻底,扬言要杀他治罪。
司马卯左摇右晃,心思不定,我不能时时刻刻守着他啊。陈平知道解释是没有用的,就留下黄金和印信,持剑逃了出去。渡河之时,船家见他衣着考究,认为他身上有财,歹心顿起。
船行至河中央时,船家准备动手了,陈平一个激灵,敏锐地觉察到了危险的来临。生命至上,害羞什么的都要靠边站。他不管不顾地宽衣解带,脱得一件不剩,船家看到他身无长物,便打消了歹念。上岸后,陈平一路跑进了汉军的营地,在故人魏无知的帮助下,见到了刘邦。
刘邦见他外表俊朗,谈吐不凡,见识卓越,心里十分喜欢,问道:“你在楚国担任什么职务?”
陈平如实回答道:“都尉。”
刘邦说:“既然这样,你的官职就保持不变,还做都尉,负责监督军营里的各位将领。我还要让你做我的参乘,随我共同出行。”
刘邦的重用让陈平死心塌地地归附了汉国。
陈平的身影渐渐淡去,镜头悠悠打向了第三位人才——彭越。这时候的彭越刚刚被田荣提拔为齐国的大将军,正奉田荣之命,在外黄(今河南民权县)侵扰楚国。刘邦东进,来到此地时,两人便久别重逢了。刘邦说服彭越归附了汉国,并安排他去魏国做丞相,因为魏王魏豹现在已经归附汉国了。
围观了归附汉国的三个人才,我们紧接着来清点一下,刘邦自东进以来,收归了几个诸侯王,累计达到了多少兵力。
按照由西到东的顺序,归附了汉国的诸侯王有: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韩王韩信、魏王魏豹、殷王司马卯、河南王申阳、赵王赵歇、代王陈馀。总计八位诸侯王,各国的兵力加在一起,多达五十六万。
宝宝们也许注意到了,韩王的名字叫做韩信,难道韩信平定关中之后,去韩国做大王了吗?非也,此韩信非彼韩信,这个韩信血统高贵,是战国时韩王的孙子。为了和兵仙韩信以示区分,史书称韩国的大王为韩王信。
当刘邦挺进韩国之时,韩王韩成早已经被项羽杀害了,王位上坐着的人名叫郑昌,此人曾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吴中区)做县令,是项羽扶立的。在刘邦的命令下,韩王信向郑昌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郑昌败退,刘邦遂扶立了韩王信。
在这八位诸侯王中,其他大王都是投降而来的,只有代王陈馀和赵王赵歇是被刘邦诓骗而来的,我们在此来围观一下这个过程。
陈馀是代国和赵国的实际掌权者,这两国实力较强,位置较远,攻打过去要花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刘邦便派使者去和陈馀谈判。陈馀提了一个条件,要我们出兵对付项羽,这个可以,但有个条件,你必须用张耳的人头来和我们交换。
张耳是刘邦的启蒙老师,曾带着他游历四方,他不愿意对张耳下手,就想了一个办法,找了一个和张耳长得差不多的替死鬼,成功蒙混过关。
刘邦的机智灵活再一次得以显现,项梁曾经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但由于下不了手,又别无他法,结果失去了兵力的援助。当问题摆在刘邦面前时,却成了小菜一碟。刘邦似乎为人不太诚信,但这是善意的举动,既保护了张耳,又筹集到了对付项羽的兵力。
正是由于刘邦具有这种机智灵活,不迂腐,不死板的性格,才迅速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方面的优势。
刘邦意气风华,势在必得。项羽,你离死期不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