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林小娘想用大娘子的嫁妆充当墨兰的陪嫁,还想按照华兰当年“十里红妆”的标准来,她为什么如此看重墨兰的陪嫁?古代女子陪嫁的十里红妆又有多壕?涨知识时间到~了解更多http://www.gacjc.com/
古代社会倡导“妇女无私财”,因此,对于古代女子来说,嫁妆是为数不多的能自己掌握的财产。

唐代开始出现许多关于妇女嫁妆权的法令规定,到了宋代,女子的嫁妆权进一步系统化,厚嫁之风比唐代更盛。吕祖谦所订《宗法条目》规定,“嫁女费用一百贯,娶妇五十贯,嫁资倍于娶费”,可为佐证。是不是有一种宋代男子成婚竟会小赚一笔的感觉?

重视女子陪嫁,无非几个原因:表达对女儿的情感,一如赵鼎在《家训笔录》中写道:“三十六娘,吾所终爱。他日吾百年之后,于绍兴府租课内,拨米二百石充嫁资。”把对女儿的爱写进家训,中华上下五千年里的慈父典范了。

再有就是古代家族观念极强,嫁妆太少不仅自己面上无光,族人也会蒙羞,因此亲戚们也会馈赠物品钱财作为陪嫁,“一家嫁女全族帮忙”的现象极为普遍。南宋理宗女儿周汉国公主出嫁,陪嫁物品除衣服首饰外,有银器百两,红罗百匹,衣著百匹,银一万两。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争相“添房”,仅平江发运使马天骥一人就献有罗钿细柳箱笼百只,金银锁百只,锦袱百条,锦袱中装芝褚百万。只想说这样的亲戚,请给我来一打!

不同阶层的妇女因其所在家庭社会地位的不同,嫁妆的数量和类型也有明显的差异,一般包含房、地、生活起居用品、日用木器、女工用品、金钱、首饰珠宝等,是不是和现代的冰箱空调洗衣机被子三金很相似?
一起看看可能出现在女子陪嫁清单中的那些珠光宝气有哪些~
如意

盆景

玉佩


发饰





耳坠



手串


戒指


图片来源:中国考古网、故宫博物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