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疾病的认知

对疾病的认知

作者: huajiayun | 来源:发表于2018-10-28 22:42 被阅读0次

          “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 "。生病,大家都不想,可是谁也绕不开、躲不掉。尤其是癌症和抑郁症等心里疾病,近年在我国持续高发,且不断呈年轻化。"癌症是绝症"的认知也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刚查出来的时候,一般是不能被接受的,"怎么会得这种病,弄错了吧?我怎么这么倒霉?"抑郁症,也不好意思给别人说。然后整天就痛苦、自责、抑郁、逃避,到底还有救吗?

      经过一段痛苦的时间,终于接受了得病的现实。然后赶紧去治病。去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用最好最贵的药,谨遵医嘱,觉着只要听医生的,病就会马上好的。可能没听过特鲁多,但可能听过“有时是治愈、经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被协和医院林巧稚医生翻译过来并奉为经典,在我去看病的医院过道里也挂着。许多人治了一个疗程又一个疗程,可病情总没有好转,怎么回事?原因在自己身上呢。你得了病,这是身体的警告,身体是最诚实的,它要通过疾病告知你一些事情。

      现在很多肿瘤患者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对肿瘤的无知、高度恐惧以及恐惧本身带来的盲目应对。我们应该理性对待、善用智慧以合理防治。癌症不同于传染病,后者是外敌入侵,前者是内外失衡导致的“内乱”,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来的,不是外来入侵之敌,还有可能被改造。传染病主要通过抗菌药物(战争)消灭入侵之病原体,癌症则不能完全采用“消灭”方针,而需要“消灭与改造并举”的方针来消灭和改造癌细胞。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湭在“控癌战——而非抗癌战"一书里写的,"杀癌利器(武器/硬件)固然重要,战略战术(思维/软件)也不可少,相辅相成,两手都要硬"。人民日报副主编经过调查发现"所有死亡的癌症患者中,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只有三分之一是真正因病而死。"因此,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患者要把性命托付给自己,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康复之路。

      病人得病,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但要避免过度治疗。同时要积极反思自己。是自己的生活习惯有问题,还是思维方式有问题,通过反省,很难但很必要,"世界大宇宙、身体小宇宙",相信身体还有自愈能力,与癌细胞共存亡。

        通过自己的脑子,凌志军不但奇迹般地把病治好了,整个人生都上了一个新境界。

        当然对我们还暂时未得病的人来说,不想得病,就尽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锻炼。得了病,就去医院找医生治病。为了预防得病没钱看的窘境,尽己所能买些保险。然后认真活着……

相关文章

  • 对疾病的认知

    “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 "。生病,大家都不想,可是谁也绕不开、躲不掉。尤其是癌症和抑郁症等心里疾病,近年...

  • 对疾病的认知

    医院不断更新新的医疗设备,新的药物,但许多病人还是无法获得她们期待的健康。 医生们忽略了病人的真正需要在于:恢复他...

  • 对疾病发展的认知

    疾病发展的认知 我们先来谈现代医疗是如何看待疾病的,医生擅长的是救死扶伤,是急救和控制,比如传染病,妇产科,儿科,...

  • 2019.05.07对疾病的认知

    医院不断更新新的医疗设备,新的药物,但许多病人还是无法获得她们期待的健康。 医生们忽略了病人的真正需要在于:恢复他...

  • 中医西医对疾病的认知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特别有趣的一个现象,西医注重创新,不论是新病种还是老病种,只要是现有药物的疗效不好了,或者不显...

  • 对疾病的正确认知

    医疗系统在对疾病的认知上,走入死胡同。无论面对的何种疾病问题,实际上,我们要研究的不是疾病,而是如何恢复健康。这是...

  • Day22#30天专注橙长计划#健康管理-中医(全息生命管理)

    完整的听了郑岩老师的全息生命管理,对疾病认知、疾病管理、健康认知和健康管理有了全面的认识,对健康管理的方法手段有了...

  • 走出焦虑:我的历程和方法总结4(面对挑战和困境)

    当我们谈论挑战或困境的时候,问题的关键仍然是认知:对自身的认知,对成功和失败的认知,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乃至对于生...

  • 疾病的认知

    大多数在医院的病人,最后都不是病死,是饿死,由于对疾病的无知,害怕,恐惧,害怕恐惧加速身体对氧气的消耗,也就造成这...

  • 疾病的认知

    认知疾病的过程中,首先我们需要清楚疾病的定义,那疾病是机体在⼀定的病因和条件作用下,因机体稳态破坏⽽导致的异常生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疾病的认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xv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