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能带我们抵达自己的内心,这件事其乐无穷,又有益于身心,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使用这个工具。
除非你不打算发表,也不给任何人看,若想给别人看,当你一想到自己写的东西可能会被评判,可能就被吓坏了,然后就什么都写不出来了。
写作和说话不同。说话时,我们是在扮演一个个角色,说的是那个角色的台词,而写作是我们内在的真我在表露自己。真我就像一只胆小的兔子,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躲进洞穴里不出来,只有当它感觉外界危险警报解除了,才会再次探出头来。
这就是很多人无法好好写作的原因:他们太怕被评判了。
人最初受到的评判都来自父母(或其他养育者)。如果你有一个喜欢跟你讲道理,批评你的父母,那写作对你来说不会很容易。
说写作,其实就是在说活着。读这篇文章时,可以把每一处的“写作”二字替换成“活着”。

对于一个刚开始写作的人来说,他会有这些顾忌:
我?写作?我真的能写作?我也配写作?我又不是作家!
写什么呢?什么值得写呢?
要不要迎合读者写他们爱看的内容呢?什么才是读者爱看的呢?
天下的文章都早已被写尽了!我还写什么!
别人会怎么看我写的这句话?这段话?这篇文章?
写出来会有人读吗?
要是别人读完不喜欢我了怎么办?
不能把我的这个想法写出来让别人知道,太猥琐了!
要是阅读量很低,那就太丢人了!
我要确保能写出一鸣惊人的作品再动笔!
大脑吵吵嚷嚷,挤满了评判之声。你无法写出作品来,因为你的注意力都在你想象中的别人看你作品的眼光上了。还没动笔,羞耻感就已经把你压垮了。
写作之初,他人的“不评判”很重要。你需要一个清静的环境,就好比一粒种子在汲取土壤中的养分时,不能被随意翻动一样。刚开始写作的人,需要被环境抱持一段时间。

人需要被抱持。抱持分为身体上的和精神上的。
身体上的抱持,看看一个母亲如何抱她的孩子就知道了:当孩子的身体受到了扰动,饿了,困了,病了,体内有积食或粪便堵得他不舒服了,母亲就会去抱他。
精神上的抱持是怎么一回事,却少有人知。
抱持,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不评判。
观察一下人们平时说的话,包括你自己的,你会发现每个人说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评判。剔除掉评判,恐怕都不会说话了。
给建议也是一种评判。因为你在否定对方。
也许你会觉得自己恰好在某个领域是专家,不想看着对方犯傻,所以要给些建议。
但是,“他”这件事做得符不符合“你”心目中的标准,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你那么厉害,那请你告诉我:你是谁?你来自哪里?你要去哪儿?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父母对孩子,更是容易评判,因为有这样一句江湖谣传: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
可是,即便你吃过那么多盐,除了问候一下你的健康,孩子其实什么都不想说。
抱持你的孩子,将来他写作才会更轻松,才不会一提笔,心头就涌现出一堆评判,最后什么都没写就怅然搁笔。
你自己呢?你也想写作呀!难道因为曾经被一堆人评判过,你就注定不能写了吗?
答案是: 你需要亲自去把内心所有对自己的评判,像排雷那样,一个个全部找出来,清理掉。
这个过程需要一辈子持续进行。
你,准备好开始写作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