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知兴是我心目中的“男神”,目前活着的,top1的那种。
如果要理解他的思想,需要知道他的大致情况(来源:百度百科+著作)
基本情况:
肖知兴,男,1972年生于江西吉安。父母都是教师。
教育背景:
2004年获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组织行为学博士(博士论文题目:“不同文化中的社会资本”)。
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劳动经济专业;
工作履历:
2015年9月加盟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担任管理学访问教授。
2012-2015年 执教纽约大学,后加入乔治·华盛顿大学杰出访问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
2008-2012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
2004-2008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助理教授。
1997-1999 年诺基亚(中国)有限公司/人事经理。
1993-1996 年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人事专员。
研究成果:
肖教授的研究领域为社会资本、社会网络、比较管理和社会认知问题,对中国企业的组织、战略、企业文化和领导力等方面问题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他的学术文章曾发表于《管理科学季刊》(英文)、《管理与组织评论》(英文)和《组织行为与人类决策》(英文)等国际学术期刊,《管理科学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是全球管理学者公认的国际一流的管理科学学术期刊,作为管理学界历史最悠久、最受尊重、最难发表的学术期刊,每年只接受16篇左右论文。该期刊于2007年的第一期第一篇文章刊登了由肖知兴教授撰写的论文《当“结构洞”失效:中国高科技企业中文化因素对社会资本的影响》。肖知兴教授是首位在该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著作的大陆学者。
肖教授还是《欧洲管理评论》(英文) 和《亚洲商业研究学刊》(英文)的编委和《IT经理世界》、《中国企业家》、《经济观察报》的专栏作者。他的著作包括《东张西望》、《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论语笔记》、《纸上谈兵说管理》、《中国人为什么创新不起来》、《常识与管理》、《企业江湖》《以热爱战胜恐惧》。为之提供过咨询和研究等服务的公司和机构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阿里巴巴、万科集团、美的集团、宇通集团、上海市国资委、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国资委和证监会等。

2011年肖知兴教授与来自中国顶尖商学院和大学的知名学者以及企业界资深人士联合发起成立了领教工坊。领教工坊是中国首家专业面向民营企业一把手,以“私人董事会”方式进行个人领导力修炼的终身学习平台,依托1)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的实践管理教育理念,2)私人董事会的相互教练、群体教练和一对一教练技术,3)国学/西学和深度文化游学(Deep Immersion Culture Tours)等三大强势专业背景,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实际管理问题,持续提升企业家个人领导力,形成相互信任、支持、学习的长期核心网络。
这次读书笔记我们从这本《东张西望》开始:
如果你读过肖知兴的书或者是文章,你都会知道,他特别强调:人文的力量。其中最重要的一块就是:找到自我的天职所在。什么东西是你孜孜不倦追求的东西?无关乎利益!无关乎权力!无关乎美人!就是那种魂牵梦绕的热爱的东西。简言之:使命所在。
东张西望就是站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之下,找到这个所在的位置。
这本书老版豆瓣评分8.2(18人),新版豆瓣评分6.4(13人),严重被低估了!
(对此,我表示很高兴!可以偷偷练功,领先好几步啊!)

碍于写作的缘故,如果称呼肖老师,有一种仰望的内心劣势,无法发挥,所以全文采用直呼其名的方式。
我读的版本是2011年版,新版推荐序是肖知兴的顶头上司,中欧的老院长刘吉写的,在此略过。
我们从前言开始:
肖知兴的博士研究方向是:组织行为学,而且是偏社会学方向,偏宏观方向。
除此之外,组织行为学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偏心理学方向,偏微观方向。
因为要博士毕业所以要做数据收集(在此,可以对比一下国内外的博士数据研究,天哪!不敢往下想。)。
因为要做数据收集,所以需要企业数据实地调研。
为了更好地调研搜集数据,增加影响力,所以给财经类杂志,尤其是《IT经理世界》投稿写专栏。
一个单纯的目的,一路坚持下来,就有了我们看到的肖知兴管理系列。
在前言中,肖知兴没忘黑一把管理学术圈:
他引用自己尊敬的战略学家布鲁斯▪科格特(Bruce Kogut)的一个研究:“为什么学者总是给出很坏的建议(Why acadumics give bad advice?)”。他评价说:同一个领域的学者往往会形成一个自我循环的小圈子,以圈内人的是非为是非,以圈内人的高下为高下。物理学、数学这种纯理论科学,形成圈内人评价机制是正常的,但是作为一门实践学科的管理学,也形成这样一个小圈子,仔细想,这其实是一件*非常*滑稽的事情。
看到没有?就是这样一种愤青+混不吝的态度!
看一下这本书成书的时间:2004年。(第一版2004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第二版2011机械工业出版社)
此时的年轻气盛的肖知兴正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读书。写成此书时,他:32岁。
而我个人之所以把肖知兴奉为我的第一“男神”,除了知识以外,就是喜欢这个*口味*。
读他的文字,饱满、有激情、特洒脱,有一种“你丫,这个、这个、还有这个,都MD不是事!”的豪迈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你把机会把镜头拉到2019年出版的《以热爱战胜恐惧——中国式领导力发展大纲》,你会发现他在变,少了很多犀利批判,多了很多温情劝诫,不知是好是坏?答案或许是:根本没有好坏。成熟而已矣!
开个小头,我们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