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程第二天几乎在苏州度过,算是悠游。
第二天一大早再去了苏博一趟。尚未开馆,门外通道已排10米之长。嗯,不少早起的鸟儿。
对比第一天,开馆即进,果然清净许多。庭院的静美,此刻才可感受。恰逢日光恩赐,苏博的百叶窗房檐设计,便可见投影幻化的效果。形状规整,但光色投射到雪白墙上的浓淡不同,配合苏博本身的灰白底色设计,特有中国书画的墨意,非常美!
心底非常羡慕苏州居民。倘苏博在我所在城市,我大概愿意天天奔去,在内找个角落静待一天。这建筑之美,步步是景,时时不同,配上历史人文渊博,让我永不厌倦。尤记得昨天导赏的志愿者,言语之间就知道他们在苏博做了志愿服务年月不短,也透露着对苏博深深的热爱。特展的气质文艺女青年,历数不同时间的展品;而常展的帅气小哥哥,明明在开始前抱怨嗓子不舒服,立誓要掌握时间,实际却每每在“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中不自觉超时,最后导赏到12点半才结束,简直是福利大赠送!
苏博,是极有魅力的!
苏博之后,在周边的各式小博物馆穿了一圈,民俗博物馆呀、评弹博物馆呀、苏扇博物馆呀、昆曲博物馆呀……还略过了狮子林。小馆摆设是否精致吸引另说,而众馆星盘,令人深感到苏州的文气清秀。几个小馆中,同时短短逗留,但评弹博物馆最为有意思。进馆后,穿过前厅,就直接观赏到现场评弹,场下一列列桌子,满满坐着老人家,桌子上都放着个保温杯,一看就是资深票友的模样。也是现场,让我直观了解到评弹。现场三人,一拉二胡,一弹琵琶,而中间坐一人,不带任何乐器;中间人主说故事,两旁弹奏乐器不时起唱,又有时一人一句;虽有语言之碍,听不懂他们说什么,语气语调之间仍感到三人之间似乎在谈论某件事,透过谈论,将一个故事展现出来。感觉大开眼界,原来传统之中,我们已懂得用丰富的形式、蒙太奇的手法将事件展示出来!
下午逛遛中,还碰上了一个名字叫“小黄桶”的公益计划宣讲。“小黄桶”是用滤芯技术帮助青海玉树地区的儿童喝上干净的水、关注儿童健康成长的公益项目。再一次让我体验到了公益项目的魅力与带来思考。公益项目很专注,围绕着一个小问题切入,来发挥深远的社会影响;公益项目️有很强的资源调配能力,这次宣讲,陆续有很多中产家庭由父母带着孩子来参与;技术是公益项目的破口,这个公益项目有很强的滤芯设计支持,它可隔绝水中的杂质与寄生虫,当滤芯到达最大过滤量时,它则会自动报废、不能再过滤出水。那么,社工项目是否可以同样做到、具备以上的优点呢?
因此,第二天是丰富的一天。嗯,苏州,一个让我想再来,过慢时光,四处溜达,解放心灵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