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散文读书
民国大师的幽默,秒杀现代段子手(一)

民国大师的幽默,秒杀现代段子手(一)

作者: 大珊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12:46 被阅读19次
民国大师的幽默,秒杀现代段子手(一)

民国时期,校园里涌现了一批学贯中西、融会古今的大师。除了人格魅力和学术造诣让人钦佩外,他们的幽默趣事也常常令人捧腹。

胡适应邀到某大学讲演,他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的话,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黑板上的几个字引得哄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胡说”。

无独有偶,启功也曾有过类似开场白。启功是清朝皇室的后代,在民国初期,这个身份有些尴尬。启功讲演时不避讳自己的出身,幽默机智化解窘迫:“本人是满族,过去叫做胡人,因此在下所言,全是胡言。”

胡适曾有“新三从四德”论,曰:“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民国大师的幽默,秒杀现代段子手(一)

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胡适一次在北大讲课时大讲白话文的优点,正当讲得得意时,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声色俱厉地提出抗议:“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没有缺点吗﹖”胡适冲着他微笑着说:“没有的。”那位同学更加激愤地反驳道:“白话文语言不精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扶扶眼镜柔声道:“不一定吧,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这件事我复电拒绝。复电是用白话写的,看来也很省字省钱。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还是文言文省﹖”几分钟过去,胡适让同学们报告用字数目,然后从中挑选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稿,电文是这样写的:“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说,这12个字确实简练。但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干不了”就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之意;“谢谢”既对友人费心介绍表示感谢又暗示拒绝之意。

黄侃曾与胡适同在北大讲学,他反对胡适提倡白话文。黄侃对胡适说:“你口口声声要推广白话文,却未必出于真心。”胡适不解其意,黄侃答道:“如果你身体力行的话,名字就不应叫胡适,应该叫‘往哪去’才对。”胡适听后一时语塞。

这个黄侃简直就是胡适的克星,他非常喜欢调侃胡适。

黄侃在讲课中赞美文言文的高明,举例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1个字,而用文言则仅需“妻丧速归”4个字即可,电报费就可省三分之二。

一次宴会上,胡适偶尔谈及墨子与墨学,黄季刚便骂道:“今之讲墨学者,都是些混帐王八!”胡适默不作声。过了一会,黄季刚又骂道:“便是胡适之的尊翁,也是混帐王八。”火直往胡适的身上烧,胡适也光火了,怒斥道:“你为什么侮辱我的父亲?”黄却大笑着说:“姑且息怒,我是在试试你。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你今有父,何足以谈墨学?我不是骂你,聊试之耳!”结果举座哄笑。

胡适着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仅成上半部,全书久未完成。黄侃曾在中央大学课堂上说:“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学生们不解,问其原因﹖黄侃道:“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面没有了也。”学生们大笑不已。

潘光旦任教清华大学时,和沈茀斋(沈履)是邻居。有一回,沈茀斋半夜有电报到,邮差误将繁体的“斋(齋)”认作“齐(齊)”字,在门外大叫:“屋里有沈茀齐吗?”吃早饭时,潘对沈说:“昨夜邮差大大不敬,将尊兄的下半截割掉了。”同桌吃饭的人大笑不已,冯友兰几笑到喷饭。

于右任精于书法,求他的字的人很多。有一天,有人特备酒筵请他写字,饭后拿来纸笔,于右任在酩酊之中挥毫,留下一行“不可随处小便”而去。第二天,那人拿出这行宇请教于右任,于右任知道自己酒后失笔,连声道歉,沉思良久,似有所得,于是叫人取来剪刀,将一行字剪成几块,重新拼排、说:“你看,这不是一句很好的座右铭吗?”那人一看,禁不住大笑,再三拜谢。6个字重新安排,原来是:“不可小处随便。”

民国大师的幽默,秒杀现代段子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国大师的幽默,秒杀现代段子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jh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