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写这篇影评很久了,等电影很幸苦,看了电影更煎熬。想想同名书籍《悟空传》初版至今已经17年了!吓了一跳!时间真快啊,借用知乎的一个话题,这个时候感觉自己是真的老了。
原著至少是5年前就看过,当时算起来还处在中二期。《悟空传》字里行间对自由的向往,对规矩的反叛,猪八戒与阿月的爱情,以及不断出现的金句最打动我。那时候剧情都理不太顺,但真就莫名喜欢。
每个中国人心里 都有一只独一无二的猴子。
多少年后我才明白 这个转身有多难····
然而借着一个西游记 借着一个孙悟空,我不知道将来还有多少,就过去的来说(电影),除了星爷的大话西游 还有大圣归来,还有什么?一堆西游ip党…
本以为结局悟空身死,圣尊感慨“他宁肯死,也不肯输”。结果今何在告诉我,孙悟空和杨戬联手,将背叛天庭的大BOSS圣尊击毙。
当时我就在想,是我长大了还是不可一世的今何在长大了?我当年所认同的猴子的那股子傲劲儿,竟然随着刻板的电影工业流水线大改造消失无踪。
如果非要拿本片与其他同类IP电影比个高低,那么最合适与之相较的大概是《x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演员都不是小咖,前期宣传工作也没少,知名度更不用说,结果最终成片故事迷,剧情迷,人设迷,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鼓捣了这么长时间,最后拿出这样一部既八杆子打不着原著的迷作。西游IP不知道还要被消费多久,只能希望观众对西游IP的热情可别被这样的神片磨光了才好。
打开知乎悄悄,满屏的嫌弃与调侃
这些评价与调侃主要还在于改变电影和原著《悟空传》相差太多,并没有勾勒出一个叛逆、向往自由的悟空。
《悟空传》作者今何在认为,《西游记》不该是一个打怪升级的故事,而应该是一个冲破阴谋般的命运的故事,于是小说《悟空传》诞生了。
《悟空传》和《西游记》、《大话西游》等作品最大的不同在于,《悟空传》的开始和结局与其它西游作品正好是相反的。 《西游记》里, 孙悟空经历重重磨难终于从体制外变成了体制内。
《大话西游》里, 孙悟空从一个人变成了一条狗。 而在《悟空传》里, 孙悟空从渴望进入体制变成反抗体制,从一条狗变回了一个人。
电影呢?主要以悟空为主线,开篇是紫霞和悟空的相识相遇,却少了大闹天宫的主要也是观众想看的主要内容。
穿插人物生硬,把原著并未主要提及的二郎神放在主要人物中,并想着重描写二郎神对紫霞的情愫却把握得很差,生硬,无厘头这是我对二郎神这一人物的评价,新人物卷帘的描写都比你二郎神的情感表达要真挚明显。
其次,另一主要人物天蓬,一个完全的原著里的大篇幅的情感描写的角色,可我怎么感觉天蓬打斗的戏比感情多这么多啊?还有一个主要人物白龙马改成了一只黑色的叫做小白的哮天犬,我仍然不知道这个角色除了搞笑活跃气氛还有什么用?
最主要一点,也是我最失望的一点,反派从如来佛祖变成了王母娘娘?你这样改就相当于把后半段小说全部舍弃了,悟空传情怀最重的点在哪?第一个是紫霞与悟空的感情,第二个就是不断反抗的悟空输给了如来佛祖。
不过《悟空传》电影特效绝对是加分项。武器、动作、场景的设计都很精良,热血激情的视觉效果,达到了与国际接轨的工业水准。
比如,金箍棒变粗时的融裂感很足,显得充满了力量。打斗动作衔接得合理,观赏性也不错,天界几场武戏营造出了很强的打击感,尤其是最后一棒,大场景、蓄力足、慢动作和仰拍机位把力量发挥到了极致,构图具有美感的同时又非常有压迫感。
中间部分天兵凝雪成冰的那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在电影中看起来,既有寒气,又有杀气,还带着一股很有美感的忧伤和无力感,情境代入满分。
天地何用?不能席被,风月何用?不能饮食。
纤尘何用?万物其中,变化何用?道法自成。
面壁何用?不见滔滔,棒喝何用?一头大包。
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
致敬《悟空传》 致敬我们心中那只年少轻狂猴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