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动数据分析
从6月1日准备进入预打卡群,到现在刚好满50天。这50天里,基本每天都在写作——工作日按规定发文,周六日抽出至少40分钟整理灵感或者修改旧文。
具体数据如下:共写作36篇,输出66104字,花费2476分钟时间。每小时大概1600字左右。
二、行动复盘
1)满意之处:
A)在写作上有非常明显的进步
a写作速度变快了。18号低烧得晕晕沉沉,居然两个小时不到就写完了3000多字,且非常之顺畅。
b写作质量提升了。我自己可能没有太感觉出来,主要是看到我老爸态度的变化。他第一次看我的文章,非常克制地说,“emm,用了平叙的手法,朴实无华。”
现在呢,会主动分享我的文章,道:“不错,流畅很多。”
c不怕写长文了。对5000字以下的文章,已经比较relax了。至少以后回去搬砖,应付公文应该不是太烦了哈哈哈。
d收获了一批认可我的读者哈哈。虽然还不是太多,但是他们给了我很多鼓励。断更的时候会催更,也会夸奖我的文章写得很可爱,收到了很多鼓舞。
B)持续行动能力大幅增强,且心态比较平稳
a.写作已经初步养成了肌肉记忆,持续写作朝二阶目标迈进
b.自信心在持续写作中获得了增强。不管写得好还是不好,至少坚持写了这么多天,整个人也会感觉到充盈。——在持续行动中,会积蓄一股能量。这股能量是自信心的源泉,会让我在其他目标的完成上也有所获益。
2)不足之处:
A.对旧文的修改还不够
B.议论文:1)对经典精髓的理解还不够到位;2)部分实践的思考还比较浅;3)无法信手拈来地引经据典。对读者的借鉴意义还有待加强。后续重点加强对这类文章的练习。
C.记叙文(非虚拟写作)与小说:1)想的太多写的太少,应该有专门的笔记本记录灵感;2)语言功力不够,文字没有张力,感染力还不足。
D.短文写作的功夫有待增强——既要学会写长文,更要学会写短文。
三、相关感悟
1)写作是孤独之旅,要耐得住寂寞。大部分作品可能都会面临没有读者的尴尬,但想到自我成长,也要耐着性子写下去。
2)写作要经得住批评。要学会分辨善意但严厉的批评与恶意且无脑的嘲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队友作为科研工作者,也经常得写写写,他这么对待批评,“学会scout(侦察兵) mindset,摒弃soldier mindset”
参见ted演讲:
https://www.ted.com/talks/julia_galef_why_you_think_you_re_right_even_if_you_re_wrong/transcript?language=en#t-190685
3)仅对我个人来说,通过写作变现,性价比不高。需要耗费很大心力,且要有定力坚持自己满意的文风或者题材,又需要相当高的技巧与能力,还必须要有极好的体力,才能持续地写出让读者能沉浸其中的作品
因此,搁置靠写作挣钱的想法吧——之前虽不说是雄心勃勃,但还是曾经有过幻想。在质变到来之前,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回大厂搬砖性价比高。
4)那么写作的意义是什么?正如我提到的,为了“输入倒逼输出”,为了记录过去的自己,为了记录美好的回忆,又或许为了让读者检验自己对未来的洞察。虽没有经济上的收益,但也会对个人成长有莫大的帮助。
5)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与分享方式。我前一阵子灵感爆发的时候,脑海里会一直围绕很多想法,导致到头就睡的我居然到凌晨1点多才睡着。这样不好。
要持久地写。
我借鉴了了村上春树的写作方式,规定每天最多只能写3000字(哪怕再有灵感也先不搁置着,可以草草地在备忘录写下关键词),最少保证1000字。
写作时间也要有所限制:晚上10点后封笔(复盘除外),不然影响睡眠。
四、下一步计划:
1)尝试两种新主题:经济学主题和小说题材
2)阅读写作相关的指导书籍,按需向相关从业的师兄师姐获取建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