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是中国的第一名校。原来在我的生活中它只是一个名称而已,而现在听到这个名字,我就会觉得无比的亲切,并不是因为它的名气,而是因为女儿在这所大学读书,我和它有了紧密的联系。

我没有上过大学,所以清华大学在我的心目中是神圣而模糊的。这次和女儿一起来清华报到,近距离感受清华园的人文风景,才真正体会到清华的风景魅力和他令人震撼的内涵。
学校诞生于1911年,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原来只是在清华园的范围之内,随着不断的扩建才有今天的规模,清华园也是皇家园林,所以他的布局和规模也是大气而优美的。再由于他的留美预备学校背景,所以他的教育是偏于西化的,这样也才有陈寅洛这样的国学大师,能够用多种语言讲授知识。中西合璧是清华执中华教育之牛耳的一个重要原因。
女儿的学院位置在清华园的中心位置,风景秀丽。既有小桥流水又有垂柳依依的荷花池,而门前和大礼堂共享一片绿地,更使人心旷神怡。这个荷花池就是朱自清先生写荷塘月色的那一个,荷塘之美已被大师表现的淋漓尽致,亲身感受自是别有一番风情。如今的京城可以说是寸土寸金,繁华中这一片怡然自得之所,学习之余漫步其中想也是神仙之选。



荷塘之畔就是工字厅,现如今是校长办公的地方,这是一个大的四合院,外表低调而含蓄不像那些高大的办公楼,而身在其中,那种古朴端庄的结构,定会使人心旷神怡。

再过去不远就是近春园,近春园原为清咸丰皇帝做皇子时的旧居,原为康熙皇帝的熙春园的中心地带,属于“圆明五园”之一,现属于清华园的一部分,这里亭台楼阁的模样依稀可见当日的格局,确有几分皇家园林的风采,私家园林要的是紧凑有几分模样即可,而皇家园林则是要几分真山真水的模样,而这仅是皇子的别院。


女儿所在的学院人员不是很多,上课之余也有一个三人的办公室,办公室在一幢百年的保护建筑中,虽然建筑有些年头,端庄之余看不出老旧,内部进行了简单改造,虽然只有四层,也装上了电梯,这样方便一些老教授的上下。走廊里都铺着厚厚的地毯,走廊尽头的木扶手楼梯栏杆,盘旋而下,这样如今很少的配置,才让人感受到老建筑的魅力。

空闲时,女儿带我们参观了清华博物馆。清华博物馆是一栋高大的西式建筑,确实给人一种博大的感觉。里边展出的展品很合我的口味,清华大师的书信和简介,梅贻琦,梁启超,朱自清,这些中华的泰斗人物如今看了,感觉也有几分亲切。这里有瓷器,建筑模型,书法展览,看到那些四合院的模型,还有那些斗拱结构的模型,近距离的看全景深深为中华的传统工艺,精巧的布局所折服。还有一个特展,这是只针对学生免费的,学生家长也要凭票参观,展出的是莫奈得画展,虽然我不太理解大师的创作,但近距离感受下,也算一饱眼福吧。






走在清华校园里,感受是紧张而有序,是安静。没有流气的学生,虽然校园里也算是车来车往,自行车,汽车,但不嘈杂。将近20个食堂分布在校园各处,中午时分食堂的人很多,饭菜很可口,种类也很丰富。傍晚的运动场跑步的人很多,无体育不清华,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由于时间的原因,并没有走遍清华校园,我看到的只是一鳞片爪,但是两天的时间也足以感受这里西式建筑的高大和中式建筑的含蓄,还有那些耳熟能详的风景。无论在哪里我感觉都是国之重器,那种含而不露而你能切实感受到的威严。国家的投资,校友的赞助,清华自有产业,这些足以维护无论哪方面的权威位置,同时也深深为成为这里的一员,而感到荣幸,能来到这里除了幸运,还有那些无数个为之努力的不眠之夜吧!祝福女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