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在朋友圈发现翟天临火了。
打开搜索引擎一看,乖乖隆滴咚,不得了了,翟天临学术不端的新闻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一直牢牢的在热搜前排挂号。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不复杂,相应的学校也已经做出官方回应,虽然暂时还没有调查结果,但也许这个结果会不了了之。
实事求是的说,翟天临的这个事作为一个个体而言,实在不算什么事儿。但是在互联网的聚焦效应之下,在镁光灯的强烈照射之下,翟天临,即使他本身是一个完美的人,到现在被曝光、被深扒、被人肉到很多负面的消息,而且被无限的放大了。更何况这世界上本没有完美的人。
吃瓜群众之所以对翟天临揪住不放,穷追猛打。主要是因为翟天临是一个公众人物而他所涉及的问题又是社会的最基本的问题——诚信。再加上一些媒体的推波助澜,跟风炒作,使得一件原本小的不能再小的事,被掀起了滔天的巨浪,翟天临也因此而步入了事业的危险期,说不定还会因此而步范冰冰的后尘,给今后的整个演艺事业蒙上巨大的阴影。
我们来提一个问题:
翟天临冤不冤枉?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调查的结果,确实是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那么,他现在的这种遭遇一点也不冤枉,甚至可以说是罪有应得。从目前网上能看到的资料和证据来看,翟天临的辩解和回应,基本上都很勉强。
但如果,我是说如果,有关方面调查的结果是:不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我想这个已经发酵起来的“舆论场”也未必就能平息下去。我们就事论事,个体的小事本来就是小事,无论它被如何放大、扩散,其所能造成的对其他人的伤害都非常小。而现在,网上的这种集体鞭挞、口诛笔伐,是一种极为不正常的现象。说它不正常,这里可以举一个事例来对比,或者说来反向证明。
以搜索界的垄断大哥——“某度”为例
比如说某度APP的“活动中心”,有一个“新年到领现金红包——10万个88.8”的活动,每人每天可抽奖三次甚至更多,界面上奖品设置有0.88,1.88,3.88,6.88,88.8和惊喜宝箱,但实际上,除了新用户大多抽到0.88的现金外,绝大多数的人抽到的都是惊喜宝箱,而这个“惊喜宝箱”又是引流的手段——让你去下载另一个APP,纯粹就是引诱下载,引诱点击,引诱分享,引诱拉人头……各种套路不要太多,这10万个88.8的红包究竟到谁那里去了?有没有足额发放?谁也不知道!大概解释权还是在某度。
同样的疑问:某度的广告打到了春晚——全民抢红包,瓜分9亿红包。最后,这九个亿的数据和官方披露的全球观众参与某度APP互动的累计次数,不知道是否有第三方监控能够公证。对此深表怀疑。不是不相信某度的数据能力,也不是不相信大数据的科学统计能力,只是因为某度的缺德事情做多了,从竞价排名到网盘限速,从付费清除负面新闻,从莆田系医院,到魏则西事件……长期的积累导致其做的任何事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如果说诚信是一个人和一个企业所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那么某度就是一个无耻的流氓,一个卑鄙的诈骗犯。这个流氓随意践踏用户的尊严,这个诈骗犯一直在诈骗用户的流量和宝贵的时间。
但令人悲哀的是,这并不是单独的个例,纵观整个行业,渣浪,某宝,某东,在信息过载的互联网时代,哪个用户不是被众多的垃圾信息和虚假、低劣的红包、优惠券狂轰乱炸?
但是对这一切,大家都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几乎没有人去计较了。
我看到的现状是:对“小过失”赶尽杀绝,对“大罪恶”却视而不见。这才是最最可怕的!
这正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