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练习,是有关如何使用和安放注意力的一种方法。通俗地讲,就是练习“一心做一事”的能耐。
生活中我们喜欢追求多任务工作,尤其是现在听音频很方便,各种输出音频的App、蓝牙耳机,比如自己喜欢的「得到」再配上AirPods,恨不得每时每刻都聆听教诲。
事实是,进入耳朵的声音有很多,能留在大脑中的很少。想要得到就一定能得到吗?不一定,得到往往需要有“一心做一事”态度。
当我们真要安下心来做一件事时,会发现自己的心就喜欢两件事:一件是不断地跳入到未来,规划或担忧一些还有没有发生的事情;另一件是回到过去,为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感到后悔或难过。
做一件事情时,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心像猴子一样跳走了,这时能不苛责自己,把注意力重新拉回到当前做的事情上,就是正念的练习。
所以,正念的练习不是非得是在那里打坐冥想,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练习正念。不过,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情感走不出来,或者等情绪过去以后又不停地责备自己。
乔恩·卡巴金博士对正念的定义是:正念是当我们把注意力有意地、不加评判地放在当下的时候所产生或涌现的那份觉知。
在这个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到有三个要素:有意的关注、非评判的态度和“当下”。
“有意的关注”是指在正念练习中,我们需要有意地把注意力导向某一个对象或者目标。通常初学者会从两个练习开始,一个是正念呼吸,一个是身体扫描,这两个练习都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体感觉上。
“非评判的态度”是我最近在练习中感触最深的概念,人有很多情绪是因为喜欢做评判而引起的。
心理学中有一个ABC模型:A就是事情发生;B是对这件事的看法;C是产生的情绪。ABC模型讲的是,负面情绪不是直接因为事件A引起的,是因为看法B引起的。而往往只要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看法B”,负面情绪基本上就没有了。
正念练习中“非评判的态度”就是在加强我们这方面的觉知能力,非评判不代表不能评判,而是不要被自己的评判牵着鼻子走。
“当下”就是我们身心所能体验到的一切。就是在练习过程中真实地体验到的感觉,比如呼吸的感觉、身体的感觉、跳来跳去的思绪、或喜或悲的情绪等。
练习正念冥想和学习正念冥想的知识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所有概念必须要亲身去体会和感知。
人生仅仅用头脑去理解是不够的,必须要回到现实和平凡,才能获得幸福。
当然,正念冥想练习并不容易,我自己练习了小半年,能够进入状态的时候很少,入门的等级都还没有达到。
愿君进步。
祝秋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