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写东西,写了也有不少年头了!
只是前期更多的是撰写专业论文和专业著作。年龄大了,经历多了,感触深了,开始写随笔了,目前为止,随笔已经写完四个笔记本了,约五十万字。现在准备在网上写随笔,于是选择了简书。
这里涉及几个问题:
1. 专业写作是哪方面的?效果如何?
2. 为什么开始写随笔了?
3. 为什么习惯纸笔,不习惯网络?
4. 四个笔记本都写了什么内容?
5. 为什么现在开始网上写了?
6. 为什么又选择了简书?
7. 写作目标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因为上学和工作原因,不得不专业写作,不写作就无法,不写作就没法涨薪。很无奈也很势利的去写,倒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出版了专著,成了多个期刊的匿名评审专家。
我是一个崇尚自由的人,很不想做一些不情愿的事情,更不愿做一些我认为无意义的事。所以专业写作,我当初是极其反对的,当时总觉得是“纸上谈兵”,对实践没什么意义。但是,人在职场,写作成了基本任务,必须完成,后来倒也习惯了。专业写作不仅让我收入增加了,而且也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后面有机会写写怎样养成好习惯)
第二个问题:一方面自己好奇心很重,另一方面工作后经历过很多,看过太多人,经过太多事,感慨多了,心态更平和了。但是,习惯了写作,记录下来自己的心情感悟,也算是自己人生历程的见证。等将来成了老人,再翻翻自己的心路历程。
还有就是本人经常去一些企事业单位培训,把一些见闻记录下来,也是自己积累工作经验。
第三个问题:原来写作(2004年左右)是在QQ空间,写了几次,觉得太不方便。后来索性就纸笔了,不受手机电脑影响,不受出差影响,是最自由,最畅快的写作。这是其一。其二,一个哥们因为写作,被投诉,被“人肉”,经历了“网络暴力”,导致寝食难安,后来该哥们索性再也不写网络文章了,也注销了微博。我也继续保持纸笔写作的习惯至今。
第四个问题:我随笔关注两个范围:宏观层面(新闻事件)和微观层面(身边事件)。要么关注人,要么关注事。比如关注的有腐败案件,高考状元,环境污染,个税降低,计划生育,海航集团,房地产,明星漏税,教师兼职补习,医闹时间,精准扶贫……也关注饮食健康,学习习惯,沟通能力,读书,健身,家庭矛盾,孩子教育……比较重点关注的是两大类:宏观对个人的影响和个人素质提升。随笔的总思路是先懂政治经济等,再懂企业事业,然后了解个人,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服务于个人进步。
第五个问题:技术原因,现在智能手机和PAD实在是太便捷了,让我们时时处处都可以利用这些产品,当然,写作更是这样,只要是便捷,最终会被使用。思想原因,原来不想在网络上写作,有两个担心,一个是泄露自己的隐私,一个是担心被个别人恶意攻击。我现在也有这些担心,希望这些担心不会发生。因为我写作的目的,仅仅记录真实的感受,顺便也分享自己的观点,能给一些人带来思考,带来裨益。
第六个问题:我在选择网站时,也是有一些考虑的。考虑过知乎,豆瓣,微信公众号,微博,也考虑过一些专业网站。目前选择了简书(不一定以后一直在简书),特喜欢简书的口号——“创作你的创作”。也特意关注了简书简介。

个人希望简书不仅把“创作你的创作”当作信仰,更希望CEO做好营销,做好线上线下活动,真正实现创作者的梦想。(如果CEO需要,本人可以提供一些建议)
第七个问题:我的写作目标既清晰又模糊,清晰的是,我想创作的时候就去“创”,我不想创作的时候就去“作”。进一步说,我的创作目标是做好三个“有利于”——有利于自己总结,有利于别人思考,有利于社会进步。
而创作目标的目标是希望有一天能和“写友”一起,边创作,边思考,边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