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灵之约国学与传统文化成长励志
与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十五

与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十五

作者: 喜乐奶奶 | 来源:发表于2019-05-14 18:51 被阅读19次

导读:本章解释《修身齐家》,重点阐述人易受情感好恶的控制,容易产生偏见。因此,致力于大学之道的君子要尽量避免个人狭隘的情感所带来的偏见,这

样才能较为客观的处理人际关系,进而达到‘’齐家‘’的目的。

原文: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

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莫之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能齐其家。

释义: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行,是因为人们对于所喜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所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所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所同情的人

会有偏心,对于所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喜爱一个人又能看到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又能看到他的优点,这种人天下是很少见的。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

道自己孩子的缺点,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茂盛。‘’这就是不修养自身的品行,就管理不好家庭的道理。

故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时期,邹忌任齐国相国。他看到一些大臣阿谀奉承,就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语。邹忌说:‘’我曾问过妻子、侍妾和客人,我与诚北的徐公相比谁美?由于妻子偏

爱我,侍妾惧怕我,客人有求于我,所以都说我比徐公美。可当我见到徐公后,发现自己不如徐公美,这才知道他们都没有说真

话。如今齐国地广千里,大王如果不能开诚布公地征求意见,又能听到多少对国家有益的实话呢?‘’齐威王认为邹忌说得有道理,便下令奖赏指出国君过失和

向朝廷提意见的人,一时间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古人对于人性的偏好真的是研究到了极致。为什么说管理好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行?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喜爱的人会有偏爱,现实当中也是这样。人们对于自

己喜爱的人,很自然的就认为哪都好,什么都正确,就连缺点也变成优点而大加赞美。可是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就会认为哪都不好,优点也变成了缺点,没有

任何可取之处。就因为人有这种偏好,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打了折扣,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很吃香。那些说实话说真话的人就没有什么市场,没什么

人会待见,因为说实话说真话,会让人心里不痛快,不如顺情说好话听着顺耳。其实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不好的说成好的,只会助

长歪风邪气。每个人都会有优点,也会有缺点,要知道自己哪有优点,哪有缺点?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别人说的什么,要加以思考观察是否真的正

确?到底是真的还是虚情假意?这个世界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假的终究藏不住。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要做君子别做小人,尽量避免狭隘情感所带来的

偏见,正确理性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才会促进家庭成员与社会成员之间的良好联系。孩子都是自己的好,但是有了缺点也不能偏袒,有的孩子撒谎成

性,家长也不管教,惹祸上身是早晚的事。

相关文章

  • 与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十五

    导读:本章解释《修身齐家》,重点阐述人易受情感好恶的控制,容易产生偏见。因此,致力于大学之道的君子要尽量避免个人狭...

  • 与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十七

    原文:《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

  • 与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十六

    导读:本章解释‘’齐家治国‘’。首先论述治家和治国的一致性,提出孝、悌、慈道德三原则从治家到治国的作用;同时强调君...

  • 与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二十

    原文: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本也,财者未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

  • 与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十三

    原文: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言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宽体胖,故君子必成其意。 释义:曾子说:‘’大...

  • 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七

    原文:《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 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十

    原文: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颂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为之本。 释义:孔子说:‘’审理案...

  • 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八

    《诗》云:‘’瞻彼淇奧,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

  • 专心与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十四

    原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 与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二十二

    原文:《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十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hs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