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实话,如果一个人每天没有一点什么新鲜的话题的话,文章根本就写不出来。或者说,就算勉强能够写出来,估计文章也会觉得跟白开水一样,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就跟农村人一样,整天唠叨着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有些人,专捡着这种事不放,一天到晚要说很多遍。貌似话题很多,而且滔滔不绝说个没完,可是反反复复、说来说去总是那些话,没有一点什么其他的话题。
其实读者当中,也有很多不乏有一定的写作水平的人。其实想也知道,如果说没有写作水平的话,谁又真的会去关注一些话题,并且阅读一些文章呢?阅读文章的人,起码都有一个写作的基础。

我们总不可能说,自己写出来的文章,让那些不识字,或者说文化水平很低的人看吧?现在虽然说不识字的人可能很少了,或者说没有了,但是基本上都能够实现阅读。
其实古代那些诗人、文人,自己的所思所想,还有经历一些事情。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显得别具一格。不管是在用词上,还是表现手法上,都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
在文字的魅力下,一些人物的形象、风格,还有外界的自然风光景象,都可以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卷。尤其是那种欣赏艺术,还有绘画方面的人,对这一点,体会和感触应该更加深刻一些。

其实说实话,我也能够明白了,为什么普遍是那些年龄偏大的作家比较受欢迎了。虽然说这个说法并不是非常准确,但是也看得出来。
因为我们年轻人的写作风格普遍是有什么写什么,具有一些空洞浮夸的成分。老一辈的文章一般比较务实,而且结合时代的风气,并且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方面的见解。
相比较而言,老一辈的人经历的事情多,或者说,一般都是有故事背景的人。有故事背景的人,也许是经历过世事的沧桑,也许是生活的不如意,或者说是人情冷暖。

也许我们这一代生活比较安逸顺遂,虽然说不是那种要什么有什么的状况,但是基本上没有为生活发过愁。就会很直白地认为别人的生活也一定会是这样,要说不是,恐怕会觉得不可思议。
要说有些人的生活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恐怕我们并不会认为那就是事实。或者说,因为思想观念上已经形成了这种状态,根本就不会认为会有这样的状况存在。

虽然说“饱人要知饿人饥”,但是如果我们自己都能够吃饱的话,恐怕也就不会认为别人吃不饱。同样也就不会关注有些人吃不饱饭,或者说为了生活已经筋疲力尽了等这些话题。
也许我们现在已经住进了公寓,而且灯光非常明亮。可是如果是在农村里,也许就没有这么敞亮了。有的时候,家里的光线,都不适合学习的氛围,灯光也是非常昏暗的。
因为有些人根本就没有经历过那种生活的环境,根本就不知道这一点,也同样没有体验。有些人,怎么解释说明,也说不清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