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变化看来是通过人际关系的经验发生的”:这句话确实是这样,人的变化不能通过理性的方法达到,就向当下的自己,就是因为婚姻问题引发了很多思考,也想做出些改变。这就是人际关系的经验导致的。
书中还提到,心理治疗关系其实只是人际关系的一个特例,所有适用于心理治疗关系的规律,同样适用于其他人际关系,如亲子关系,教学关系,管理关系等。
而这个假设是:
如果我能主动创造这样一种关系:
表达一种对我的真实体验的真诚与透明;
表达我对于他人的热情接纳以及他的独立个性的欣赏
表达我如同他自己一样感知他的世界的一种敏锐能力
那么,关系中的对方将会:
体验并理解他自身中先前被压抑的东西
发现他自己变得更完整,更有效地发挥机能
变得更像那个他希望成为的个人
具有更好的自我导向,更为自信
变得更具有个人特性,更加独特,更会自我表达
更善解人意,更能接纳别人
能够更自如轻松地处理生活的问题
真实透明
愧疚感从何而来?价值条件内化:
成为一个真实的自己,就会充满影响他人的力量。阻止真实性是因为价值条件化,且内化成了当下自我的一部分
内疚是害怕父母的不认可,在父母眼里是工作,是学习。
个人的思考和成长又何尝不是学习
摘下面具,接纳真实的自我。
面具怎么形成?
安静、老实听话的孩子,自己的守规矩换取他人的好感
真实的面孔VS精心雕琢的面具(识别它,摘下它),适应环境适应生存,不管适应什么,却不适合真正的自己
放下认为负面情感“不应该”的认知,允许自己一定程度的担心,但不能因此而放弃学习
真实的自我不是制成品,而是在制品,各种消极情感体验是真实自我的一部分,拒绝他们时,关闭了体验之窗,没有体验的支撑,认知就停留在僵化的认知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