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张在单位微信群里发通知,结果把“小余”的姓写成了“于”。看见后我赶紧打电话告诉他。他不以为然,“没关系,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小余,不用更改了。我没有继续我的说教,放下了电话。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凑合,以为小错误无所谓,不会影响什么。比如这件衣服还可以凑合再穿一季,今天这顿饭就凑活了吃吧,这份文案就这样凑合上交吧。好像“凑合”也能过,没有影响到人生大事。但会影响你的感觉,一点点儿地变成你的减分项。我的下属小贾,工作粗枝大叶出了名,写30个字左右的文件,错了两个字,并且是领导的名字。汇总参加考试的人数,一共16个人,等考试时,发现丢了一个。这些细微错误没有影响大局,但也成了她工作不细致的标签,重要的事情,我是万不敢安排给她,她的工作范围已经受限,自我锁死。
我是“得到”APP的脑残粉,跟随这个平台学习了四年。近期平台在售卖一本新书《生活黑客》,这是一本2019年3月份刚刚上市的英文新书,“得到”联系了原书作者,拿下了这本书的中文版权,自行组织翻译,编辑、设计、发行,历经一年的时间,终于在得到平台首发面世。
“得到”已经可以出版书籍了,四年前得到刚刚起步,罗振宇凭借每天早晨“罗胖60秒”和几门课程(刘润的5分钟商学院、李笑来的时间的朋友、吴军的硅谷来信),以每周推荐一本新书起步。四年的时间,一点点儿锤炼了她,她已经今非昔比,拥有一个强大的知识服务团队,涉猎天文、历史、医学、金融、物理等各个领域。从起步时的青涩、匮乏、一点一点儿的积累,做成了今天的知识服务商。
同样是“一点点儿”,是把它当做借口给自己减分呢?还是用它作为前进的动力,给自己增值呢?一点点儿的践行路上很辛苦,你是放弃还是坚持?自从进入8月份,我每天的日更码字竟然断档了,我可以给自己找很多的理由和借口,比如工作压力、心情烦躁等等。但是我已经坚持了近两年了,每天固定坐下来码字已经成为习惯和束缚。不码字的日子里,好像少了压力,心里却多了不安。靠着这一点点儿的积累,我已累计写下近30万字。
一点点儿的放弃很容易,但是一点点儿的坚持,在时间长轴上的累积效应却是不容易预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