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放过《流浪地球》,背后的那些“老男人”们
文/岩不二

3月14日,上映38天的《流浪地球》获得了46.6亿的票房。着实成了开年贺岁档的一匹黑马,该影片也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
亦如本片的导演郭帆所说:中国科幻电影一直是我的儿时梦想,这次终于圆梦了;而且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写自己拍的科幻片。
01《流浪地球》造梦人
下面你看到的这张图片就是《流浪地球》这个短片小说的诞生地山西娘子关电厂。而创作这部作品的就是,时任该电厂的一名计算机工程师刘慈欣。

1985年10月刘慈欣毕业于现在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电工程系,同时在山西娘子关电厂参加工作,在当时也算是找到了对口稳定的工作。
但此时22岁的刘慈欣,并不安于这个“铁饭碗”,而是选择了边工作边创作的生活。只为了圆自己的科幻之梦,每每看到西方优秀的科幻作品。他就会暗下决心,什么时候我们中国的科幻小说,也要在世界科幻小说届拥有一席之地。
比起我们如今的年轻人的拖延焦虑,刘慈欣绝对是一个自律自强的有为青年。毕业第一年他就创作了《宇宙坍缩》,他的处女作。

1999年是刘慈欣36岁的本命年,也给他带来了好运,他在《科幻世界》首次发表了《鲸歌》和《微观世界》,还凭借《带上她的眼睛》首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作品发表获奖无疑是对作者,最好的肯定;至此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流浪地球》,《三体》等一系列的科幻作品。
而了解刘慈欣的科幻迷,都知道1985年至1999年14年间,在一篇作品都没有发表的基础上,他竟然创作出来了像《微纪元》,《微观尽头》等12部科幻小说。
不是对有科幻特殊的情结,谁会在没有读者没有稿费的年月,以几乎每年一部的速度书写着自己的科幻帝国呢?也唯有刘慈欣可以在娘子关电厂,听着桃河的溪流,遥望星空,构思着科幻的梦想... ...
正是这份执着的梦想,让刘慈欣用自己的近35部科幻作品,以一人之力,将中国的科幻事业,提升到了世界高度。2015年凭借《三体》,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2018年,刘慈欣被授予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以表彰其在科幻小说领域的突出贡献。
世界从不会亏待努力的人。刘慈欣也不曾想到,自己曾经业余创作的小说,会引来如今的不菲业绩。
02《流浪地球》的梦想守护者们
刘慈欣曾坦言,他没有想到自己2万余字的小说《流浪地球》,会被如此之快的被搬上荧幕,至少提前了10年以上。

那么是谁,让《流浪地球》提前10年与观众见面呢?《流浪地球》从2015年开始筹备到2019年上映,每个阶段几乎都困难重重。导演郭帆自然是功不可没了。影片中75%是国内团队制作完成,其余部分有中外联合打造。
电影中需要概念设计图3000余张,分镜头画作需8000多张,实体道具10000余件,参与制作的人员达7000多人。没有厉害的团队协作和国内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这几乎是个不可完成的任务。
郭帆曾经在朋友圈“吐槽”,四年间他有过多次要放弃该片的打算,还是坚持了下来。只为一个几秒的特效镜头,既然做了249次的修改;因为这一个特效反馈意见花了747分钟,而本片却只有125分钟时长。
03《流浪地球》的“骗局”
那么除了导演郭帆,对影片贡献最大的就要数被业内誉为“及时雨”的演员吴京了。刚开始当导演郭帆邀请吴京来客串一把,吴京没想太多,就欣然答应了。

万万没想到,客串没钱拿,也就算了;拍着拍着客串成了投资方,为了《流浪地球》不重蹈《战狼2》的覆辙;因为当年《战狼2》曾经中途因主演意外退出,让他百愁莫展,最后不得不赌上自己的身价性命,抵押了房产,也要背水一战。最后《战狼2》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的奇迹。
如今导演郭帆的心情他更是了然于胸,为了《流浪地球》能如期上映。吴京自己又倒贴了6000万。吴京成了中国影视圈的一个“另类投资人”。
看过《流浪地球》的人,都会质疑真有一万台超级行星发动机能推动地球吗?这个问题问的好。因为雨果曾经说过:只有希望,才能让未来发出光芒。
大家都知道《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写于1870年,书中作者首次提到的鹦鹉罗号潜水艇。后来在1893年被美国青年莱克,付诸实施研制出一艘形状古怪的小型潜艇;后来经过人们的一步步改进才有了今天我们大家知道的军用潜水艇。书中提到的灯泡,在1879年被发明出来,现在照亮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刘慈欣说过“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钻石。”
《流浪地球》票房爆火大买的事实证明了,只要有了希望,梦想从来就不遥远。梦想的实现,是你和我都相信:“世上从来没有绝人之路,就怕你不相信会有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