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文问你一个问题:你小时候被父母打过吗?
如果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的年龄和我差不多,80或90这一代从小没有被父母打过的人很少。
第二个问题:你现在觉得自己孝顺吗?你的孝顺与从小被打有关吗?
显然,我相信你的回答一定是“没啥关系”,又或者“有那么一点关联”,毕竟很多人在回忆童年时,总会说,小时候不听话被父母打的事,但这与是否孝顺关系并不大。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一直流传一个说法:“棍棒底下出孝子”呢?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句俗话,老一辈的人一般教育孩子就是“不打不成器”。古时私塾里的先生,上课时也会用戒尺惩罚不听话的孩子。人们自然认为通过打骂,能让孩子听话、孝顺。
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实是有一定道理。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说:婴儿仰望他的母亲,在母亲的眼中看见自己。
大概的意思是,婴儿在才出生时,是没有认知能力的,他对这个世界唯一的认知来源就是养育者,这里大多的养育者是母亲。这时,妈妈就是孩子的世界,妈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婴儿对这个世界的感知。
一个脾气不好的妈妈,整天抱怨生活、数落周围的人,那婴儿可能就会认为世界上所有女人都是这样的。当一个妈妈通过打骂孩子使孩子听话时,孩子感受到的是害怕,在孩子还没有能力独立生活时,他必须依靠家庭,这时,他只能委曲求全听从妈妈的话。
从此,这个孩子成为了外人眼中的好孩子,孝顺、听话、懂事,但他内心的本我始终被外界压抑着无放释发,久而久之,性格就会出现懦弱、自卑、孤僻等问题,影响到成年后的人际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家长说,孩子就是不听怎么办,我除了打就没办法了啊?
是的,当家长对孩子无计可施时,除了打好象也想不出办法了。但这里,其实在亲子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平衡,家长需要权威,但不能滥用权威。
权威起到的作用,应该是给孩子榜样、给孩子引导,而不是给孩子施压、站在更高的角度打压孩子。
亲子关系中最大的问题就两个:信任与沟通。之所以让家长们不得不打,无非就是感觉无法与孩子沟通了,说了不听,那我们的问题不是出在孩子不听,而是我们用什么方式沟通孩子不接受,他为什么不接受,我们应该怎么做让孩子接受我们的想法?
如何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信任,让孩子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跟家长说说。这些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无计可施时的暴力,打骂只会表现出家长的无能。
所以,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但这里的孝,真的是每个当父母想要的吗?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唯独父母的爱是为了更好的分离。棍棒下出的孩子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意愿而生,他们失去了最真实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