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怎么说”对面的男孩白净,秀气而又腼腆,已经两个星期没有来学校了,家长和班主任曾经劝过男孩子来心理咨询室,男孩不愿意来。
昨天下午班主任和家长一起来到咨询室寻求帮助。男孩是初三的学生,成绩排在年级前几名,节骨眼上,孩子竟然已经两周不上学,这的确是一件让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的事。
面对一些需要帮助,又不愿意主动来心理咨询室的孩子,我常常采取向这些孩子求助的方法,我会说我们咨询室有一些工作需要学生来帮忙,这个方法挺奏效,屡试屡爽。
这次也不例外,在我们一番周密安排下,男孩如约来到咨询室,恰好,电脑主机电源线我不知道该怎么链接,把这个任务交给男孩,男孩观察其他办公室电脑主机连线后,很快将电脑主机线接好了。
接着我们很自然地聊天:“听班主任说,近段你一直没有来上学,发生了什么事?
“发生了什么事?”这个问句让人感觉只是一件事造成了目前的状态,而不是人有什么的问题,让人内心轻松,并愿意跟着问话引导继续交流探讨。
有些家长和老师习惯问孩子:你怎么了 ,这样的问话虽然直奔问题核心,但有一种手持利剑直指胸口逼迫感,让人倍感压力。
“我说不好”尽管问话像把梯子,可以把男孩托住,但是,男孩还是不知从何说起,我只好把梯子放得再低一点
“说不好不要紧,可以说地坏一点嘛。”我轻松的语调回应男孩,期望男孩心情随着我轻松的语调放松下来。
“我上课总是跑神 ,考试成绩下降 ,玩游戏放松放松心情,爸爸妈妈唠叨我!”男孩的回答很简洁。
“哦,你是说你一共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上课跑神,一个是成绩下降,一个是玩游戏放松时爸爸妈妈唠叨你,是这样吗?”我总结反馈给男孩。
“是的”男孩依然是简洁的话语。
“你刚才还说自己说不好,实际上你的表达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我夸赞男孩。
“这三个问题哪个是因,那个是果呢?成绩下降在前,还是上课跑神在前,还是爸爸妈妈唠叨在前?”虽然男孩说了三个问题,但是这三者的关系需要澄清。
“因为上课跑神导致成绩下降,我就玩游戏放松心情,导致爸爸妈妈唠叨,然后心情就更烦躁。”男孩清楚的表达了这几个问题的因和果。
“在这三个问题里,爸爸妈妈的唠叨可以解决吗?”我首先挑选了我认为比较简单的一个问题。
“不可以”男孩为难地说。
“假如我们和爸爸妈妈说:我成绩下降了,心情很不好,我想放松会,玩一会游戏,请不要唠叨我,唠叨我会让我压力更大,心情更烦,你觉得这样爸爸妈妈的唠叨这个问题能得到解决吗?
“或许能”听了我的表达,男孩发现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
“这个问题其实只要我们向爸爸妈妈敞开心扉,是可以解决的,我们不想让爸爸妈妈的唠叨,我们期望爸爸妈妈怎么做呢?”我们提出来另外一个问题。
“我也不知道”
“如果爸爸妈妈支持我们,理解我们,知道我们成绩下降时给我们帮助,甚至爸妈和我们一起打闹,疯玩,我们什么感觉呢?'
“一定是心情很好”男孩的眼睛逐渐明亮起来。
“这个能解决吗?”
“和爸爸妈妈沟通就可以解决的。”此时的男孩发现其实和爸爸妈妈沟通能解决很多问题。
“上课跑神的问题,是不是你的学习生活太单调了,有时候会疲倦,需要我们放松,然后我们学习起来才更专注。”我猜测道。
“或许是这么回事,我好久没有和男生一起打篮球了。”男孩忽然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
“到我们宣泄室里,把自己内心的烦闷全部打出来吧。”我建议。
也许是压抑太久了,男孩很听话的跟我一起来到宣泄室,戴上手套,咚咚咚咚打了起来
我坐在电脑前敲完这些文字,咚咚咚咚的声音还在有节奏地响着。
咚咚咚咚声音终于停止了,男孩满头大汗地从宣泄室出来说:老师,我好了,背着书包去教室上课了。
我好像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男孩的背影已经消失在楼梯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