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情况

二、学习成果
1、思维导图
今天的学习内容还是延续昨日的内容,分析不同类型书的特点,并提出不同的阅读方法。

2、语音输出
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用语音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如何阅读不同类型书2》(点此试听)。
三、学习心得
- 1 -
原文:我们阅读历史书,很可能也是在思考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历史里一再重演。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每次回顾一个历史,我们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同样的经历,通过分析历史上的得与失、成与败,可以用来指导当下,解决问题,谋求出路,这也是我们阅读历史书籍的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走得更远。
历史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那么我们每个人伴随着时间变化的产物就是我们的经历,我们需要像读历史一样地去读我们的过往经历,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的技能,才能加快前进的步伐,快速成长。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反思能力,但是很多人最缺的就是反思能力,一个人的大脑停止反思,就像一台机器不运转一样,时间长了就因为生锈再也不能正常工作了。
在最近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我学习了大量的知识,有时间管理、知识管理、口才等等,其中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就是要说说不好、要写写不好,我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原因,每次自以为找到了原因都会采取一些措施加以改进,但是一直效果甚微。直到最近在60s口才训练营的Tom教练指点下,才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思考。以前每次别人安排我去完成一项任务时,我什么都不会想就一步一步做下去,从都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要怎么做这件事情;在与别人交谈时,我也是想到什么说什么,从没想过要怎么说出来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在阅读一本书时,我从都没想过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作者有什么观点,等等。当然,缺乏思考的行为最终都是效率低下的,做事效率低,说话容易得罪人,读完书后跟没读一样。
最近一直在学习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这本书,我对书中印象最深刻的两个关键词就是临界知识和反思,成甲老师说他自己每天要用2小时进行反思。为此,我也综合了成甲老师及网上其他人介绍的一些反思的具体做法,制作了一个适用于自己的反思模型,每天早上利用晨间日记的形式制定当天最重要的三件事,利用PORT模型对三件事进行目标分析;晚上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对当日进行反思,以此刻意练习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 2 -
原文:即使媒体报道的是事实,但同样能够通过报道“选择性事实”,而把舆论带到完全不一样的方向,因此作者归纳出一句警告:阅读新闻时一定要擦亮双眼!
如今这个时代,信息告诉发展,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媒体人,网上的新闻报道满天飞,很多新闻报道都扭曲事实了;有些即使是事实,但是也是经过人为帅选的事实,得到一个歪曲的结论。这就需要我们阅读新闻时,一定不能满足于新闻报道的表面,需要深挖新闻背后的事实、逻辑、原因。
在我们的工作中,一个工作汇报不也是一个新闻吗。不管是我们听别人的汇报还是我们给别人汇报,都不能知识局限于事情的表面,需要利用黄金思维圈的法则,从why-how-what三个层面进行叙述,只有这样才能逻辑清晰,才能让别人信服。

为了提升这个能力,我在自己的反思模型里特意增加了新闻分析的模块,每天挑选一条热点新闻,利用黄金思维圈思考方法来分析这条新闻,以此来提高自己发现事物本质(根本原因)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