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84)
天山天池
文/石岩磊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首诗借用了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大约3000年前,雄才大略的周穆王西巡时拜访了西王母,一个是人间天子,一个是天上神仙,郎才女貌天造地设,二人相见恨晚爱意缠绵,他们把酒言欢于瑶池日日笙歌。可周穆王还有治理天下的重任在肩,不得不挥泪告别,并相约3年后重聚,但他到死也没有再回瑶池,徒留痴情的王母娘娘天天倚窗祈盼。

东汉末年,道教创立后,将西王母尊为至高无上的女神,她的居所瑶池也便成了圣地。可其具体所在地却存有争议,一说是昆仑河的源头黑海,一说是青海湖,另外天山天池也是一个选项。天山天池古时被称作瑶池,所以它的许多景观就与西王母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王母娘娘沐浴之地飞龙潭、她洗脚的地方玉女潭、她的宝簪化成的“定海神针”等等,自然也少不了屡毁屡修的西王母庙。

这些虚无缥缈的说道成了景区讲解员津津乐道的卖点,但真正吸引游客的还是里面应接不暇的自然风光。天山天池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距离乌鲁木齐100公里,是冰川移动形成的堰塞湖,处在天山东段至高点博格达峰的半山腰。天池南北长3.5公里,东西方向要窄许多,呈半月形,周围由10座雄伟的高山环抱,冰川融水是其主要水源,它的水质纯净干冽,皑皑峰顶与茵茵绿树倒影于湖面,仿佛是七色油彩被打翻在了明镜之上,显得格外浓郁艳丽。

古人将天池美景概括为:龙潭碧月、顶天三石、定海神针、南山望雪、西山观松、海峰晨曦、悬泉飞瀑、石门一线等八景 。可现在的游客很难与前人感同身受,总觉得眼前的景色名不副实而大失所望,或许原因就出在人们太匆忙了。在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跟团游中,游人往往是在网红地打卡留影完事,没有时间和心境细细审视一山、一石、一树、一水背后的韵味。

假如能抽出半天时间,慢慢地沿着12.6公里的环湖栈道走一圈,就能收获完全不同的体验。一边是碧波荡漾的湖水,一边是怪石嶙峋的峭壁,不足2米宽的甬道更适合缓步慢行。卸下纷繁复杂的心事、摘掉强颜欢笑的假面,遥望远处的雪山,细看脚下的深潭,触摸突兀的崖壁,内心得以放空,思绪便脱离了躯壳,时而飞临静谧的湖面,时而飘降在峰顶,没了烦恼,没了忧愁,只有与天池相依相伴,快活似神仙了。

难怪西王母要在此定居,只是神仙也有烦心事,她对周穆王始终念念不忘一往情深。但李商隐的诗句绝非是在描绘一位神仙怨妇,而是在巧妙地进行借古讽今:神通广大的女神对心上人的生老病死不也是无能无力吗?最终未能实现两人携手成仙的愿望,那些一心寻仙问道的帝王焉能长生不老!李商隐的诗丝毫没有提及当时皇帝的骄奢淫逸,却能令人从中品味出警世之意,而天山天池正如一部厚重的名著,人们也需静下心来慢慢品读。
2021.7.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