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阅读——《好好学习》

作者: 暖暖内含希望之光 | 来源:发表于2018-06-05 15:39 被阅读117次
我在阅读——《好好学习》

本书作者成甲。主业景区设计咨询,自己在2009年联合创办了北京京都风景生态旅游规划设计院并担任常务副院长。而他本人对于知识管理具有独特的认知,自成体系。他还曾多次受邀在清华MBA,第九课堂,多角度沙龙等机构进行分享,再到在逻辑思维“得到” 上开设《成甲说书》 节目,被逻辑思维评选为“中国最会学习的人” 。

本书带领我们一起了解了什么是临界知识?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和方法有哪些?

一、少即是多

二八定律告诉我们:20%的知识比80%的知识有用,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我们要做的是花80%的时间,用在20%的关键知识上面。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时代,每天的信息铺天盖地,每天要学的东西很多,陷入了知识焦虑中,多关注几个微信公众号,多参加一些训练营,多买一些课程……每天变得更忙了,睡觉睡得更少了,恨不得每天48小时才够,知道了那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99.99%的大道理都不能通往行动,只有找到撬动知识的效能杠杆点——临界知识,才能引爆你的小宇宙。

少即是多,只有掌握这些更普遍、更广泛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的而基本的规律,真正指导了我们的行动,改变了我们思考的方法,这些学习就是有效的。

二、两个心态和三个方法

1.绿灯思维

会议上常常遇到这样的人,小张介绍完方案说到 :“以上就是我提出来的方案,大家如果有意见,可以提出来。”

小吴 :“我觉得这个方案不行,……”

小张:“哪里不行?我觉得我做的很好啊,我是经过调查的,而且我还认认真真做了两天才做好的。”

小吴:“我觉得这个方案,时间太仓促了……。”

小张:“我觉得这个方案在目前这个时间来说,效果比预想的更好。”

小吴:“我觉得不行,应该把问题考虑的全面点,比如……”

小张:“我觉得行……”

如果没有个中间人说些什么,讨论会很可能就会变成辩论会。只带了嘴巴,没有带耳朵。

如果上面的对话是这样的:

小张介绍完方案说到 :“以上就是我提出来的方案,大家如果有意见,可以提出来。”

小吴 :“我觉得这个方案不行,应该把流程梳理下,把控下各个环节的时间点,就会显得不仓促”

小张:“嗯, 他提的这个观点可以考虑哦,毕竟这个活动方案下个月就要举办,时间确实仓促,那能不能具体说说呢?”

小吴:“可以。可以把……”

第一个场景中小张在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时,第一反应就是找理由反驳。这就是红灯思维,敢反对我,跟他干!而第二个场景中小张遇到不同意见时能多考虑用途和价值,这个观点可能对我有用,我应该怎样用他来帮助自己?这就是绿灯思维。道理很简单,真正做到绿灯思维却不容易,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更底层的认识:区分“我” 和“我的观点” ,不要把对自己观点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 的改进和提升。

2.以慢为快

在如今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里,学习和学习的速度都很重要,“ 32天让你拥有超强记忆力”,“ 45天说一口标准英语”,“21天练就好声音”  ,这样的课程太多太多,快速掌握一门技能,对我们来说就多一个竞争力,成为精致的斜杠青年。快,能把握机会,慢,黄花菜都凉了。

我看书,动不动就翻翻还有多少没看完,心想怎么看得这么慢啊,恨不得从最后一页往前看,小说我就是这样看的。一味地追求速度,只想着快点,可以多看几本书,其实合上书,脑子里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增多的只是看了多少本书而已。作者提到,想要学习能力提升的快,不是说学习过程就要快,反而,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越要下慢功夫。要有“结硬寨,打呆仗” 的心态,努力花大力气打通那些知识堵塞,不要追求那些花里胡哨的新方法,新技巧,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真正弄懂那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核心知识。赶着快的人,选择的都是同一条路,;有勇气慢下来的人,才能在快速成长的路上不拥挤。

有了绿灯思维,在具体执行中有了以慢为快的心态,接下来就是要练内功,内功的基础便是反思。

1.反思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是来自于年龄,甚至不是来自于经验,而是对事情的总结,反思和提升的能力。

从小到大,老师也只是教会我写周记,记日记,没有教会我如何反思。记日记也只是记录事情的经过、结果。拿出来翻翻,就是一篇篇流水账,仔细看看,你会发现一些事情前面已经发生过,然后忘记了,后面又出现了,以后这种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过去的经历是一篇篇写满了我们的弱点和优势,写满了我们错误的假设和生活灵感的文章,需要经过仔细筛选和加工,才能变成我们生活的宝典,指引我们以后的生活。

看到作者坚持写反思日记的过程,我也受到了启发:

1.流水账没有什么用,不是写日记没用,只是自己方法不对。可以尝试把一天的经历分成不同板块,每个板块有一个关键词或小标题。对每个板块进行总结,不仅要写感受,还要记下思考,提炼反思要点。

2.不是非要记录什么大事,从日常的小事、小习惯入手,深入思考。从思考过程入手,找到改进方法。

3.锻炼自己的反思能力,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编辑成案例,重新解读,形成自己的行动指南,指导我今后的行为。

作者还提出了反思在我们学习过程中,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发现知识误区,解决思路:放慢思考速度,找到更合理的方案

2.促进已有的知识产生新的知识

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有没有用起来

第二个方法:

2.以教为学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今天看了一本书《杨绛传》 ,当朋友问起,里面讲了啥,“里面讲了她与钱钟书……” ,竟然说不清,毫无头绪,朋友听了几句, “算了,你不要说了,我自己去网上看看吧”。我兴高采烈地告诉同事璟, “我今天看了一部电影《侏罗纪世界2》 ,建议你去看看” 。璟说到“讲了什么?” “嗯……” 没到这个时刻,我就懵了,如果你不能很好地讲给别人听,那说明你没有真正理解,里面一定有你不清楚的地方,当你以老师的身份去教会别人时,你一定会先理清思路,大量查阅这方面的信息,由于要表达清楚,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弄清楚想明白问题;写的过程中还会考虑万一有人提出质疑,不支持自己的观点怎么办,要做的不是反驳,而是尊重这些不同的观点反而可以让自己认识更全面,拓宽自己的视野。

以教为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强化我们的记忆,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工作和生活中要主动争取这样的机会,把你看的书讲给身边人听,参加沙龙时主动上台分享等等,教是最好的学。

第三个方法:

3.刻意练习

元认知=思考的过程

临界知识=思考的工具

刻意练习=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刻意练习最关键的还不是掌握具体的临界知识,而是要改变我们思考的过程:有意识地应用更高级地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

心理表征:大脑在思考时对应的心理结构。

举个例子:一提到蒙娜丽莎,有些人脑海中就浮现了那副著名的油画,脑海中那个形象就是心理表征。而有些人心理表征更具体,还能描述蒙娜丽莎地微笑表现在哪里,她的眼睛和眉毛的模样是怎样。

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临界知识和提升元认知能力?作者分享了3个经验,

1.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

2.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

3.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也就是说你学习能从一个点,扩展到到一个面,再嵌入到一张网,你就彻底地升级了元认知能力,刻意练习的关键是改变我们地思考过程。

总结一下,我们遇到新的事物可以用绿灯思维来面对,想要快速提升,就要在真问题上慢下来,拥有了两个心态,再学习三个底层方法: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发现属于自己的临界知识,从而应用到生活中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563787081dbb:1.文章用名人“成甲”的介绍和提问为开头,提高了读者继续阅读文章的兴趣。
    2.主题围绕“两个心态,三个方法”来写,逻辑清晰,案例匹配。
    3.结构合理,总结精炼,实用性强。
    暖暖内含希望之光:@燕子燕子ing 谢谢这么仔细地评论,感受到了鼓舞的力量,我会继续努力的:grin:

本文标题:我在阅读——《好好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tm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