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转化为行动
1.给孩子制作一个玩具钟,日常可以做闹钟游戏,提醒孩子该去进行某项活动。
2.利用时间游戏进行学习:猜时间,时间比赛,时间表。
3.日常生活的时间学习实践:过马路,摇摇车,娃娃机,动画片时间等。
4.多和孩子聊聊时间,教会孩子时间的概念;教孩子学会对时间的表达,学习时间概念;让孩子尽早树立完整的时间框架,包括过去和未来,了解时间的顺序,自序,紧迫感,轻重缓急;区分开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
5.例如孩子在看一本恐龙绘本,睡觉时间到了,应该这样和他说:看得开心吗?是不是明天再接着看?是不是现在我们先睡觉?也许恐龙先生会到梦里找我们玩耍。
6.时间管理游戏:时间配对,守时小沙漏,一星期有七天等。
7.将家里的"地理"区域,细致划分为,"活动区","绘本区","学习区",这样孩子在不同的时间里,在不同的空间里就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8.设定每天固定的亲子时间。
9.以身作则,先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新的认知
1.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时候输的不是智力和能力,而是输在对时间的管理上。
2.到一岁后,孩子可以自由行走了,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对于孩子来说,早上中午晚上就是最基础的时间观念。
3.日常生活中养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才能保证孩子可以顺利的进入幼儿园,从来没有进行过时间管理的训练,孩子就会感觉束缚,感觉不理解,甚至抵触。
4.孩子磨蹭,并不是因为孩子没有时间观念,而是因为孩子没有兴趣,孩子的兴趣和家长的引导有密切的关系,也与家长的态度息息相关,强迫式的教育,让孩子产生极大的抵触。
5.给孩子留下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6.喜欢拖延的孩子,可以帮助他们多结交几个急性子的小朋友。
7.在孩子按时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用孩子最喜欢的东西来奖励他。
8.拖延的心理成因可归纳为:低期望,既缺乏自信;低价值感,既认为做事的意义不大;高冲动,既追求即时的满足和回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拖延者需要长期的自我反省和认知调整,这对于成年人尚且不易,何况孩子。
9.家长有两个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第一,时间紧,应该快一点;第二,你应该开始了。
10.孩子往往对管理和约束这类事情带有抵触情绪,是因为没有把管理时间用孩子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
11.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冷漠的闹钟,而是家长的陪伴、鼓励和支持;在时间管理上,家长父母需要以身作则。
12.有的时间是必须严格管理,格外珍惜的,而有的时间却不能够任性利用,给孩子一些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更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读书评价
书本有很多实用的案例和工具,教导如何引导孩子的时间训练,另外,做什么用一半的内容去阐述影响孩子时间管理的要素,包括情绪,还有父母;去巩固教育的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