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身后的这片土地,我是有极深的感情的。
那年,我19岁,师范刚毕业,怀揣着当孩子王的小喜悦来到了此地,三尺讲台,一站就是八年。
那时候的我,很年轻很年轻,教学上,可以说没有任何技巧,更谈不上教育经验。没有章法,没有套路,我教的随行,孩子也学的随行。成绩优秀时,孩子面前,手舞足蹈,毫不掩饰。成绩不理想时,愁容满面,找老教师求安慰,找孩子们“顶牛”,顶输几个大个子男生,心里顿时舒坦好多。上课了,继续拿起书本,继续毫无章法的我教你学。
那时候我们还是到学生家里吃百家饭。一下课,孩子们哄一下子就散了,不用排队,更不用老师护送出门。老师们则到校门口集合,我们八个人一路说笑,去到孩子们家中享受美食。说是美食,毫不夸张。家家大人们挨到管老师饭,都热情到了极点。炒肉片、炖豆腐、蒸鸡蛋、各种农家小吃,让我饱尝人情之暖。吃完饭送我们走的时候,家长们还不忘叮嘱一句:“咱家的娃,该管就管,该骂就骂,该打就打……”这最朴素的教育叮嘱里满含了家长们对人师、对孩子成才的希望。
若是春暖花开时,回来的路上我必定会手捧一束鲜花,插在我的书桌上。即便是秋冬之际,我也会拿一把干枯的狗尾巴草插在桌头。后来发现,干枯的狗尾巴菜插在坑坑洼洼的书桌上,竟然显示出一种和谐的美感。这种美感在今天看来,更别具韵味——朴素、雅致却不失风骨。
14年过去了,国家愈加重视农村教育。加大了教育投资,改变了校舍环境,提高了硬件设施。农村的孩子也坐在了窗明几净的教学楼里。我也进去不惑之年,当年的小姑娘也随着曾经的校舍一去不返。
今天因有事情,重返故地。站在此地,想起我的第一届孩子,想起一起欢声笑语的同事,想起一起吃百家饭的美好时光,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我和老赵相识于此,相知于此,相爱更是于此………
身后的这片土地,带给我太多的回忆。我确定:我和这里我很深的很深的感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