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人生中的必修课,从小到大,从稚嫩到成熟,每个阶段性的突破都是一次次的成长,随之而来的则是对于成长更高的要求,不再仅仅是一项技能的学习,一项工作的胜任,更高的成长则是个人对自己从内到外的一种革命,对生命的深度,高度和意义的不停追寻。
一、成长是人生的必修课
今天来跟大家讲讲成长这个话题,我自己取名叫相信成长的力量。
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地走到底,总要有几个来回,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在自然界,我们可以看到植物的成长,动物的成长。相较于植物的,只有人能够超出肉体成长,进而引领其它方面的成长。
对于人来说,除了身体白年龄之外,更重要的是思想,精神,心灵的成长,让自己变得更好,好到自己从未设想过的地步。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在16岁之前,从未想过自己能够走出农村。之所以后来能够走出农村,就是16岁的我心中萌发了想参加高考,并考上一所大学的想法。
当时对我来说,对于上大学也没太多想法,只是觉得进入大学读书对我吸引力很大,这是最初的梦想引领我的成长的故事。
再后来我的人生又产生了很多其它的梦想,考北大,辞职下海创办新东方,最后是新东方在美国上市。
18岁之前,我从未出农村,万万没有想到后来能走遍世界,从一个乡材做题家成为一个博览群书,交友甚广的人。
所以,我们其实很难想象自己的空间会有多大,但只要内心存有不断前行的一种冲动,热情,人生就能天高海阔。
拿我自己来说,除非我得了绝症,且无法治疗,否则再多的艰难困苦我都不会放弃,我会凭借着对生命的冲动和渴望,对梦想的执着去追寻更加美好的人生。
二、关于成长错误的认知
我想先讲讲哪些不是成长
*在同一个层次上做着不同的事情
比如,今天你做行政,明天做人力,后天又做市场,你永远是在同一个层次上做,永远在基层或者永远被别人指挥,不需要自己动脑子。
因此,你学不到真正的经验和积累真正的智慧。
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不停地换工作,Ta对工作并非真的感兴趣,也没有打算深挖,让自己成为专家,这不属于成长。
*在不同的地域人事差不多的工作
比如有人在上海打两年工,到北京打两年工,又跑到深圳打两年工,尽管你在不同的城市结交了不同的人,但并不一定意味着你在成长。
*做任何事情都在同一个思维层次上
人是会变老的。
但是,有些人的思维能力是不会提升的,他们一辈子就生活在褊狭,固执的自我意识中,永远认为自己正确,他人是错误的。
这种单向性的思维非常有害,不管他换多少工作或者做多少事情,因为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就意味着看问题永远不会变得更加敏锐,通透,宽容,大度,也就意味着他并没有成长。
*无法走出舒适区
很多人都处在舒适区,希冀有一份安定的工作,只要不犯大错误,就一会失业,就能拿一份稳定的工资。
慢慢地,你会有一点点积蓄,买房买车,在熟悉的环境中建立 了一相对较为稳定的亲友关系。
但这就是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地在舒适区中可能就失去了斗志和向外延伸的欲望,不愿意接受挑战,拓展生命的新维度。
但我认为,人是被目标,祈求和渴望所引领的一种动物,成长是人生的必修课。
三、成长的要点
那么,成长到底是什么?我想说几个要点。
*自我革命
成长是对自己从内到外的一种革命。
外在革命就是进入不同的领域,学习不同的新知识,最后你让产生外在提升。
内在革命是思想观念的革命,人类的成长与否,不是由我们的身份来作为衡量标准。当然,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这里插一句,我现在59岁,我还没有发胖,因为我平常比较注意锻炼---我工作很忙,事务也很繁杂,但是我在办公室的时候,每过40分钟-一小时,我就站起来原地跑步,原地蹦,来回扭动身体,运动让身体处于更有活力的状态。
同理,我们也要让脑思维保持活力,因为每一次成长都是一次对过去的否定和对未来的再造的过程。
比如,我到了北大以后,北大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带来极大的冲击。
所以,北大毕业以后依然留校任教,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觉得那种思想的洗礼和灵魂的冲击还没有受够,希望能够进一步地完善,于是我在北大又当了六年半的老师。
在我做企业的过程之中,就深受北大经历影响, 比如我对做企业,商业 精神,企业家精神的一些看法。
*提升价值
成长不断地提高和改变对于人,事,世界的认知过程。
直到最后你在某种意义上就说的认知平水,判断水平,思维水平,做决定的能力在不断地提升,你所犯的被人看来是愚蠢或者是不应该犯的错误的错误率到最后越来越少的过程,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成长的过程。
成长就是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和外在。
内在价值就是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智慧, 有才华和才能。
外在价值就是为了让他人觉得你值得尊重,值得合作。
四、人生“三识”和两大能力
我经常人生有“三识”:知识,见识,胆识。
*知识
总体来说,知识的提升是成长的一个维度,这也是我们读书学习的一目的。
*见识
见识有时候和知识 没有必然的联系,是可以分开的。
不小中国企业家只有初中,高中学历,但是能把企业做得非常大。很多博士毕业 的人反而把企业做垮了,这些就和见识而不仅是知识有关。
我母亲尽管没有文化,但是她是一个有见识的人,她知道孩子未来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
所以小时候她就要求我读书,要我上高中,上大家,这是一个农村妇女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路径,母亲见识也成就了今天的我。
当然了,越有知识,原则上应该越有见识,如果到最后越有知识变得越没见识,那就是一件很难受麻烦的事情---比如书呆子。
(待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