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读书有自己的节奏,太快太慢都会不舒服。我读小说一般就是比较快,通常情况下,写的好的中文小说一小时能读到130页到160页,想当年中学读金庸的时候,因为有考试,家里不让看,于是在被窝里,一口气读到凌晨两三点钟,一本书就这么吃完了。余华的第七天和兄弟,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 也都是连着两个通宵读完的,英文小说可能读得最长的就是哈金那本570页的《自由世界》,正是应了书评家说的,读他的书就像是谈了一次恋爱,放不下。哪怕英文一小时只能读六七十页,也会连着读上七八个小时。直到读的眼前的字都跳起来为止。(作为一个从小由右手强制改成左手的孩子,我有轻度的阅读障碍, 读书时间长了,字就会在眼前跳舞,因此奉劝家长,轻易不要强迫左撇子孩子改用右手)
有的时候我会读的更快,倒不是因为这本书写的特别好,而是因为没有更多的阅读价值,比如说,鬼吹灯和盗墓笔记,我都看过,都是在五个小时之内看完1000多页,感觉书的内容在眼前像飞一样过去,看完了之后,觉得很爽,可是什么也没记住。 这种文化快餐式的小说可以用来解乏,猎奇,调整心情也不错。
但有些人的书就无法用这样的速度去阅读,比如鲁尔福,福克纳,或者马尔科斯或卡尔维诺,这些作者,笔下的图景密度很大,需要在脑子里面跟着他一起成像,有的时候就会觉得头脑运动速度不够,读快了会产生过载的现象,再加上是翻译作品,质量往往差强人意,因此想读快了也不行。 一本书读下来,确实觉得人生有了变化,但是读书的快感也就没有了。
还有一些作者本身就是艰涩难懂的,他们的经历和我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比如说,约瑟夫康拉德,托斯妥耶夫斯基,这样的作者往往读起来会觉得心很累,很痛,读一会儿就不愿意往下读了,我们不得不承认,确实是很好的作品,但是对读者是很大的考验。
总的来说,读书是一种习惯,和打球赛跑,钓鱼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就像一种头脑的体操一样,养成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对于各种书籍进行属于自己的判断,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