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时间轴上的活化石,以时间空间的幻化衍生出诸多故事情节;好的衍生/衍续称其传统或文明,那故事中曲折的插曲是该以何命名?

泱泱文明,几经风霜,经岁月的沉淀显得浑厚而弥足珍贵。
衍续是物种的天职、也是一种人伦、更是物竞天择的真言。回眸历史的起点,似乎还能闻到星星之火燎原后的那根木柴的熏香、还能闪现出最初文明之光的耀眼。道法自然,万事万物都在探寻、延顺着自己最合适最舒适的“法则”栖息于这个世间。文明只不过是物种或种族为了繁衍生息过程中无意间被生产出来的副产品,文明只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与交流而被约定俗成的规律与法则。从攀岩的丛林生活到平原生活、从俯身地平线到屹立与天地间。在这物竞天择历史的长河之中猛然会发现,文明也变得举重若轻,甚至在这时间轴上可抹去 也可擦去;但在某个时间点停留亦会窥探出文明的真谛,它是一个物种的精神食粮,也是我们人类的阳光雨露。一路走来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是衍续与继承的足迹,文明的起点源于经验,文明却又衍生出了文化的璀璨。

史以记之,而后勇;谋以图存,而后强。几经春秋落去了繁花的障目,留下枝与干的脊梁。
人非草木,自留“情的种子”生根发芽。道自有自然之法,人道之则。在泱泱文明古国之列,最是人性化,也最是人情、世故的古国。常以礼仪之邦去肆无忌惮的捆绑自由,又常以爱之名去模糊了尺度的标准。
人情世故则为礼,礼礼受之,则至亲至善至美;这就是土壤,这就是源头活水在孜孜不息的奔流。诚则亲,虚则废。诚的分量轻如可弹,虚的礼品浩如烟海,考验着人心人情。

人非似恶,笑如虎;人心惶惶,情难留。常道:“人心善妒”,妒在于私欲的澎湃,利益的熏陶;莫不为了“面子”而活的悲、活得累。“面子”有时犹如块“遮羞布”,多少辛酸苦辣都为之臣服,只为了面子却活得残喘、活得麻木。殊不知有时所有人都会被有意无意的沦为一台戏、一个世界,一个脸谱的戏台、一个虚假变幻的世界。这就是人情绑架的结果,也是“面子效应”。
夜的黑,带来心的亮。夜在人的潜意识中是冰凉的、是孤独的、是萧瑟的,这是真的吗 ?在寂静的夜醒来,心中最是宁静,也最是透亮;嫣然想起顾城的一句话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此时他的黑夜里有我,他的光明里有我一起寻找。辗转之间发现,这心中的敞亮来源于内心的对话,那是只有自我的夜、只有自我的世界;白天的所有所有扰心的事,我用黑夜去覆盖、去拭去。此时发现他的话总是在白天的我们被误读,品读后之,只有一词、一形象的呈现——“哲理”与“文艺青年”。这是被误会的诗人,同时也是被误读诗人,“一误”就是40年之久 ;这就是一代人,是需要回望的《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土地是弯曲的
土地是弯曲的
我看不见你
我只能远远看见
你心上的蓝天
蓝吗?真蓝
那蓝色就是语言
我想使世界感到愉快
微笑却凝固在嘴边
还是给我一朵云吧
擦去晴朗的时间
我的眼睛需要泪水
我的太阳需要安眠
用黑夜泯灭了内心的那把光亮,用白天浇灭了希望,这就是顾城的孤独与悲伤。
愿用他那一纸残卷,为这迷糊的昼夜划上一道伤疤,让它铭记,铭记这真谛的衍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