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一个极具悲剧性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荆棘,充满挑战。他从游手好闲的平民百姓变成了汉朝的功臣,却又被提拔他的萧何算计,给后人留下的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遗憾…..这期间有多少故事引人深思,又有多少哲理耐人探索?而我对他少年时的经历情有独钟。
韩信年少时贫穷而行为不检点,故未能当上官吏,整天游手好闲,很多人都厌恶他。淮阴的一名屠户当众侮辱他说:“别看你长的高大,喜欢佩戴刀剑,其实你心里很怯弱,今天你要么杀了我,要么从我胯下钻过!”韩信盯着青年望了许久,最终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因此,大家都很看不起他。
他不会经商,所以常常在别人家里吃闲饭。一连数月,他都去一个南昌亭长家里吃饭,亭长的妻子看不下去,便在韩信来之前把饭做好,在寝室中吃过,等韩信再来时,见亭长家中久久不开饭,便猜出了用意,一怒之下,再也不去亭长家吃饭了。
但他不能被饿死,就去河边钓鱼充饥,但是往往一无所获,以致饥肠辘辘,有几次差点饿晕了,一个在河边洗衣的老大娘可怜他,就主动把饭分给他吃,韩信很感激她,立志等将来成名后,定报此大恩,但大娘不以为然。后来,韩信成了汉朝的名将,特地返回家乡,送给大娘黄金千两,以示感谢。他还给了那亭长些银子,还教导他帮人要帮到底。
韩信少时,他之所以能忍受胯下之辱,是因为不愿用自己壮志未酬之躯去换一条市井无赖的命,这折射出的并非市侩的卑劣,而是韩信宽大的胸怀,若韩信一怒之下杀了那泼皮,不过就是多了一个死人而已。但他不能忍受亭长的有意怠慢,是因为他不能容忍“为法不卒”。这里的忍与不忍都和他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成就了将来的大英雄,这也是韩信的过人之处。

漂母送饭解饥,韩信日后千金相送,可见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即使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也没忘记日后要报
答漂母,他的像金子一样的品质并没有因为困难而减色,反而更加夺目,即使亭长有意怠慢,他也还是送了些银子,还教导他帮人要帮到底,韩信不愧为韩信,只要别人帮过他,他就一定会铭记在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一点在韩信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后来的韩信战功赫赫,对自己的文韬武略很自负,但缺乏自卫的意识,才会被算计,带着悔恨倒在血泊之中。然而,我记住他的,还是他对恩情的回报,那才是真正折射了他人性的光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