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部半自传体的短篇小说,作者太宰治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像是和朋友聊天一样娓娓道来,讲述了主人公叶藏的一生。
童年时期,生活无味,对人有着极度的恐惧,却又无法对人死心,于是违心地说着表里不一的话,一味地讨好别人,“对讨厌的事说不出讨厌,对喜欢的事也像偷偷摸摸的”。
上学以后,对校园生活也感觉无趣,只好不断地耍宝搞笑,充当娱乐他人的小丑。每天隐藏自己的真面目,以假相示人,终于,假想被某人识破……
成年后,生活始终没有目标,在对人的恐惧加剧,在被身边的人利用,在明知这样不行而又始终无法融入社会的情况下,变得无助、无为,对人的失望,对社会的失望,让他开始自我放逐……
整个小说是非常压抑的,就其内容来说是比较消极的,叶藏的生活状态正如歌曲《水手》中的词:“生活就像在演戏,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
叶藏,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一位标准的“社恐青年”,这也没什么,但无疑,他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自认为把自己看得很透,把世人看得很透,但唯独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也看不到别人的善良,更看不清生活的方向和人生的意义,只停留在自己心底的那片黑暗中,走不出来。
以消极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无疑是痛苦的,以致到最后,连无瑕的信任也是一种罪过,更加对自己失望,对整个社会、世界失望,进而寻寻觅觅寻不到,活着的理由,这样的心理绝望下,必然失格——丧失生而为人的资格。
叶藏就是作者的代言人,作者借叶藏之口而自贬,以冷眼观世情的方式,一览无遗地展示了自己从小到大的内心世界,道出了自己的成长之路、也是堕落与放逐之路,表达了自己对人世间的失望。
这里不是说他精神分裂,虽然他最后也在精神病院住过一段时间,但他确实分裂出了个正常的自己,来俯视那个不正常的自己。我想他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已经知道“不行,人这样下去就不行了”,其中有反思,有反抗,但终究没抗过心里的罪恶感——也许他的种种生活经历,特别是几次自杀都将女人牵涉进来,所以始终有种深深的负罪感——事实上,太宰治的其它小说也有这种感觉。
应该说,小说中的——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是任何人都反感、都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但作者的难得之处就是以旁观者的视角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剖析的清清楚楚,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大概也能体现这部小说的价值:
一、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角度是很特别的,从中可以感觉到非常明确而独特的个人风格。这种写作方法应该也影响了后期日本现代文学的发展。
二、作者以半自传体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心理阴暗的一面,实际上是以自己作反面教材,希望人们藉此反思、向往并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感受到生而为人的温度。
三、应该没有哪一篇小说能将内心世界描述的如此细腻,尤其是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的内心世界。从文学方面来看水平是极高的,从心理学方面来看,应该也有许多值得分析的地方。
四、作者本是没有心理问题的,环境所致,家庭一方面,文中也透露出来了“是他父亲的错”,社会背景一方面,受到左翼运动的影响。
其实,这部小说有些人读了无动于衷,有些人读了有些忧郁,有些人读了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抗争。这也是它受到争议的原因,其实不同性格的人、不同心境的时候,读它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
太宰治也并非完全如文中所说的那样没有理想,最起码他有文学梦想。他是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除了这本《人间失格》,还有《逆行》、《斜阳》、《女生徒》等等。
《人间失格》是他的绝笔之作,这部作品完成的当年,他与最后一位爱人投水自尽,在这之前他有过四次自杀经历,都未遂,第五次,终于成功,这部《人间失格》也就显得有些特别,也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