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的第 179 天分享
全文共约 2100 字,阅读完共需约 6 分钟
在经过了一天的忙碌之后,列夫·托尔斯泰终于回到了温暖的家。他发现弟弟还坐在火炉旁,低着头思考。
“弟弟,发生什么事了?你都坐在这里一整天了。”
“哥哥,你白天对我提的那个要求,我还是做不到。”
“很难吗?”
“是的,很难。它把我困住了,我根本控制不了自己。”
“虽然你告诉我,不要想白熊,但是我发现,我脑子里一直在想着它。我越告诉自己不要去想,我就越容易想到它。哥哥,我好难受。”

01 “白熊效应”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韦格纳曾经受到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的启发。
为什么小托尔斯泰脑子里一直想着“白熊”?我们是不是无法控制我们的思想?
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韦格纳找来了一批学生,告诉他们, 在接下来的5分钟里,你想啥都行,就是不要想“白熊”。
在实验结束后,那些学生表示,虽然告诉自己不要想白熊,但是白熊一直从自己的脑海中冒出来。
你说,这是不是特诡异?当我们可以压制自己不去想某物的时候,想到它的次数,反而比没有刻意控制自己的时候,想到的次数更多。
这种效应,就叫做“白熊效应”,如果用更专业一点的称呼,就叫做“讽刺性反弹”。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总结了两种不同版本的解释。
版本一:吸引力法则
对于这种现象,吸引力法则是这样解释的。
我们的大脑不会在意我们想什么或者不要想什么,它只在意某个东西在脑中被“想”的次数。
当你想完成某件事情,比如跑完三公里。你不断在内心重复“完成三公里”这个词,大脑就不断被激活。我们的想法就会被宇宙“感应”到。从而有了那句话:“当你真正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如果你一直在想“我不想失败,我不想跌倒”。结果会怎么样呢?
当你一直在想“我不想失败”时,大脑只关注你想的那个事物,所以,在大脑眼里,你一直在不断想着“失败”这个事物,说明你很渴望。
于是,大脑就告诉宇宙,我的主人一直在想着“失败”,求求你助他一臂之力吧。
于是你就会看到,失眠的人躺在床上,告诉自己我不要这么清醒,结果自己越来越清醒。焦虑的人告诉自己,我不能这么紧张,结果自己反倒更紧张。
“吸引力法则”的核心思想就是,既然我们无法避免负向想法的出现,那么我们就不断强化自己的正向想法。让大脑始终被正向想法激活。

解释二:“操作-监控”理论
你还记得我们的大脑中有“两个系统”嘛?
有一个系统反应很快,常常与我们的感觉、直觉有关,有时候容易冲动。这个系统年龄比较大(从人类演化开始计算,已经有几百万年的年龄了)。
另一个系统相对来说比较年轻(几十万年)。它主要帮助我们理性地思考与行动。准确率较高,但需要的能量与时间都更多。
第一个系统活力满满,它会不间断地疯狂感知周围的事物,同时当他看到我们不想要做的事情时,就会拉响监控系统的警报。
当我们足够清醒时,我们的第二个系统可以正确解读这种警报,从而帮助我们避免那些“诱惑”。但是,第二个系统仅有几位“员工”,因此很多员工需要加班,长期下去,这个系统就变得疲累,甚至罢工。
一旦我们理性的系统罢工,我们脑中的冲动想法就开始大量冒出来,最后驱使我们的身体做那些偏离目标的事情。
因此,你会看到,如果某个网页上面写着:“千万不要点击”,你会更想点进去看看;当你看到某个软件上写着:“多少岁以上或者以下禁止使用”,你可能更想使用试试。
无论哪一种解释,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如果我们想做成一件事情,就要多想如何成功,如何完成,而不是如何避免失败,完不成。

02 “白熊效应”与“逆反心理”
“当我脑子里越不想让我想什么,我就越容易想什么。”
你有没有发现,这种心理与逆反心理很像?
这两种心理的共同点是,我们的心理没法达到预期的目的,不痛快。
不同点在于,“白熊效应”更倾向于自己接受不能做/想某件事,但是最后却做了,核心思想是,“我不想这么做,但我做了”。而“逆反心理”则针对于自己本身内心就比较抵触。核心思想是,“你不让我这么做,我偏要这么做。”
假如你午饭想吃沙拉,你告诉自己我不能吃炸鸡,结果你可能最后还是点了一份炸鸡,你内心不开心了,因为感觉自己被操纵了,这叫“白熊效应”(讽刺性反弹)。
假如你本来不爱吃炸鸡,结果有个人一直和你说,午饭吃炸鸡,别吃沙拉。听完你可能就不爽了,我凭什么要听你的?你不让我吃炸鸡是吧?那我今天就要吃到吐!这叫“逆反心理”。
结果同样都是吃了炸鸡,但是这两者的区别,你看出来了没?
【刻意练习】
看看下面的想法,哪个是“白熊效应”,哪个是“逆反心理”?
① “我不能看这篇文章,因为上面写了我不应该看。”
② “你不让我看这篇文章?那我就偏要看看。”

03 如何缓解“白熊效应”?
事实证明,当我们越是压制自己的某个想法,这个想法反弹的概率就会更高。
所以,如果想缓解这种心理,首先,一定要有平常心,别太压抑自己,允许自己有这种感觉。
其次,当自己遇到这样的烦恼时,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体感受上。比如你的呼吸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的身体其他部位有什么感觉,等等。
另外,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目标以及正向的想法上。比如你的目标是限时完成一篇文章,那你就紧盯着这个目标,在该专注的时候,努力专注。
最后,我还是推荐你多看看书。养成了看书的习惯的那些人专注力明显高于其他人。也不容易出现分心的情况。就算出现了分心,缓解这种情绪的效果也比其他人好很多。

我是润东,我陪你一起,向上生长。
参考资料:
- 凯利·麦格尼格尔 (Kelly McGonigal).自控力[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6:229-25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