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始投资也有将近三个月时间了,是时候复盘一下这段时间的操作了。
在学习投资知识时,知道要按比例投资,所投资的金额不能超过拥有本金的25%。不然,可能情绪就会随着价格波动,做不到长期持有。但是,反观自己的投资金额却发现已经是本金的30%以上。
反思这一结果,之所以会投入这么多的金额,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自己贪婪了。想要赚到更多,认为多投就能赚到更多。可实际上,真正想要多赚,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投资背后的智慧。应该多去思考,多去研究所看好的项目。投什么项目很重要,投的项目决定了你最后有的收益。可我只想着自己会赚多少钱,却没有想过“如果价格跌了很多,自己会怎么办”?还能做到淡定的面对,做到长期投资吗?
其次,没有考虑到风险,没有记住“安全第一”这个最该遵守的建议。风险是由投入金额决定,占的比例越高,意味着你的抗风险能力就越弱,风险就越大。可我却合理化自己的做法,认为我还这么年轻,今年21岁,现在收入也不错,这些钱全部丢了也没什么……可实际上,只是自己想的没什么而已;
最后,高估自己了。认为自己很牛逼,可以投资多一些。可实际上,在投资领域,没人在这方面有什么天赋——“投资知识不可能靠遗传获得”。刚进入投资领域,你不会牛逼到哪里去!
意识到自己存在的这些问题之后,我开始调整之后的操作。原本下月要继续定投,现在下月就不投了,目的是为了降低投资金额的占比;原本每月定投1200元,现在调整为每月400元。只投资自己用不到的闲钱,未来可能会发生很多你现在没有考虑到的事。
通过这段时间的操作,有了两点感悟:
1.投资能帮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因为投资过程中,很多天性都会出现,萌生一些感性的想法,不做投资可能你真不知道自己原来是这个样子的。面对这些天性,我们要理性的应对,不能感性的做决定,不能高频操作,因为那都会使你的利益受到损失;
2.投资知识确实很难习得。正如笑来老师所说:“书上写的,牛人讲的,都和你没关系。只有你自己去践行,践行多年之后,它们才会真正内化成为你的知识”。同时,意识到不断复盘调整自己的想法、操作也是很有必要的。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在投资领域,不是比谁赚的更多,而是比谁呆的更久”。这一句话,看起来很简单,可越琢磨就发现它越有道理。比如在投资过程中,贪婪无处不在,它会让你想要去短期操作,让你想要多投一点,让你甘愿违背学到的某些投资原则……可你把这句话琢磨明白了,可能也就不会这样去感性操作了。
想要进一步理解这一句话,也可以琢磨一下笑来老师说的这句话:
在投资领域,长期的时间积累才是有价值的。短期的时间是时间片,时间片是没有价值的。
投资是值得用一生去研究的大学问,我们要做的就是践行长期投资,去不断提升自己的投资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