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第一次接触到《月亮与六便士》,是我在看某科普视频时的解说,对大概的剧情做了了解,时间过去了很久很久之后,我终于在书荒的不知所措里读了这本书。
当初了解的剧情大都忘得干净,只隐约记得主人公是个画家,狠心抛妻弃子,拆散了帮助过他的朋友的家庭。
我一向对这种故事不大感兴趣,虽然我做人没有极致的热情,但三观终究是符合大众的。读完书才发觉曾经自己对本书的偏见很大,月亮代表梦想,六便士代表现实。
放弃六便士而选择仰望月亮的人需要勇气与坚定的信念,长久仰望月亮而完全抛弃六便士的人,或许从心灵深处就是为此而生。
乱七八糟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不过从《局外人》立马转到这本书描绘的故事里,多多少少给我带来了思考。
不带感情地生活着和抛弃人性寻找人类最原始的真谛,或许都是某种意义上的不世故吧!
摘抄:
第十四章
>> 我问自己是不是在他的心灵深处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创作欲望,这个欲望虽然被他的生活环境所抑制,却一直在顽强地成长,就像癌细胞在人体组织中不断长大一样,直到最后完全控制住他,逼迫他无法抗拒,只能付诸行动。就像杜鹃跑到其他鸟类的窝里下了蛋,小杜鹃孵出来之后,会把其他小鸟挤出去,最后还把庇护过它们的鸟窝毁掉。
>> 但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或许是文明人类最根深蒂固的一种天性
>> 每当有人对我说他们一点都不在乎身边的人对他们的看法时,我是一概不相信的。这只不过是一种无知无畏的虚张声势而已。他们的意思只是说,他们不怕别人的指责,是因为他们确信根本没有人会发现他们的过失。
第二十九章
>> 我觉得,一旦爱情中掺杂了虚荣心,那只能有一个原因,就是你其实还是只爱自己。
第三十章
>> 这种感情本质上是对安定生活的满足,对拥有财产的自豪,对被人追求的欣慰,对建立起自己家庭
>> 的成就感,是女人善意的虚荣心赋予了这种感情以精神价值。
>> 爱情中天然存在着保护弱者的渴望,乐于为对方做好事,取悦对方——如果说这不是无私,那么无论如何也是巧妙地遮掩起来的自私;
>> 爱情中自然也含有某种程度的谦卑
>> 爱情需要投入心血,需要一个人舍弃自我去爱另一个人。即使头脑最清醒的人可能从道理上知道,但实际上却总是意识不到爱情有一天会走到尽头。爱情会让一个人明知这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却仍深爱这种幻觉而不肯相信现实。爱情会让一个男人比本来的自己增色一些,同时也会让他比本来的自己有所逊色
第三十九章
>> 人们过于轻率地张口闭口就谈论美,由于感觉不到语言的力量,大家都在随便滥用这个“美”字,以致它失去了本来应有的力量;如果真正称得上美的东西与许许多多琐碎事物共享“美”名,那么美的东西也就被剥夺了尊严
>> 老天仁慈让我们有淡忘的能力,这
>> 种能力会帮助他再次挑起生活的担子。
第四十一章
>> 很可能作家在刻
>> 画无赖恶棍时可以满足自己内心根深蒂固的某些本性,文明社会的礼仪和风俗已经把这些本性逼得无路可走,不得不躲回到神秘莫测的潜意识深处去了。
第四十二章
>> 装出来的个性不可能掩饰平庸的头脑
第五十章
>> 我总觉得,有些人没有出生在他们该出生的地方。命运把他们阴错阳差地抛到了某个生存环境中,可他们对自己心中的家一直怀有割舍不掉的乡愁,虽然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这个家在哪里。在他们的出生地,他们是陌生的过客,那些他们从孩提时起就非常熟悉,曾逗留玩闹过的绿荫小巷和熙攘街道,对他们来说终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短暂停驻的驿站。他们可能与自己的亲朋生活一辈子却仍像个异乡来客,在自己唯一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始终孑身独处。
>> 或许正是这种陌生感促使人们远走他乡,去寻找某种可以与自己相随相伴的永恒的东西。
>> 在我看来,一个人只是因为看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更有意义,经过短短半小时的考虑就毅然决定抛弃大好前程,这需要很强的性格。毅然走出这一步而永不后悔,这就需要更强的性格。
>>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享受内心的宁静,这就是糟蹋生活吗
>> ?当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每年赚得上万英镑,娶个漂亮妻子,这就是成功吗?我认为,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要对社会尽到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第五十五章
>> 一个被医生宣判了死刑的病人免不了会拿自己的境遇和医生比较,他们看到医生身心健康、享有难以估量的生命特权,一定会愤恨交加
>> 人生艰难,造物主有时会以折磨自己的孩子为乐趣
>> 恐惧让人变得残酷……
点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