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碎语——《中国文学史》之赋比兴

碎语——《中国文学史》之赋比兴

作者: 市井行走 | 来源:发表于2020-10-28 23:19 被阅读0次

        吾人如读中国的一切文学作品,一定要先懂得赋、比、兴的道理,并且最好是先读《诗经》。

        读到这句话,我有种眩晕的感觉。或许对老师来说,读《诗经》是再基础不过的,对我却不是。

        即便咬着牙读完《诗经》(不肯定读懂),再啃下《尚书》……后面讲《昭明文选》的时候,我该是入地无门了。

        看来,给自己挖了一个天大的坑。越看似简单的,坑越深。

        诗有六义,即全部《诗经》共有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朱子说:“风、雅、颂为声乐部分之名,赋、比、兴则所以制作风、雅、颂之体也。

        关于“赋比兴”,我之前似懂非懂。按朱子说:

        直指其名,直叙其事者,赋也。

        引物为比者,比也。

        托物兴词,如《关雎》、《兔罝》之类是也。

        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引李仲蒙说赋比兴云:

        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也。

        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

        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

        “赋”是好懂的,“比”和“兴”有点绕。

        相对而言,朱子说的更容易理解一点,比较形象。“比”嘛,差不多也有些有样学样的意思。

        后面的那位,光拽文了,越拽越迷糊。

        “兴”是托物兴词的意思。今举“兴”的例子如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鸠是鸽子。鸽惯常是一对对的相处在一起,故托鸽兴起淑女君子,并非君子在河上见到洲中之鸽就想到女孩。

        钱老师这么一解释,我似乎真懂了。

        我看见鸽子也没那么容易想起美女,所以这是“兴”,不是“比”。

        “比”和“兴”,让中国三千年的古典文化,简明而又富有无穷韵味。

        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现在我们都知道“依依”的意思。如果查字典的话:

          ①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杨柳~

          ②形容留恋,不忍分离:~不舍。

        这种注释,最多算是聊胜于无。

        为什么“依依”会是“不舍”?

        只有懂了“赋比兴”,才能意会。

相关文章

  • 碎语——《中国文学史》之赋比兴

    吾人如读中国的一切文学作品,一定要先懂得赋、比、兴的道理,并且最好是先读《诗经》。 读到这句话,我...

  • 整本书阅读——《诗经》之《关雎》

    整本书阅读——《诗经》 阅读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

  • 梁启超: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也

    在中国文学史上,各种文体此起彼伏,争妍斗艳。王国维先生有言:“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

  • 吴乔《围炉诗话》中说,作诗无比兴,不是小毛病

    前言 继续读吴乔的《围炉诗话》,关于比兴,吴乔提到: 诗之失比兴,非细故也。比兴是虚句活句,赋是实句。有比兴则实句...

  • 但令人饱我愁无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文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

  •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 1. 释义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

  • 碎语——《中国文学史》之碎上加碎

    今天水一篇。 读了几天《孟子》,有些坚持不住了。 不想强迫自己,所以临时换本书,舒缓...

  • 碎语——《中国文学史》之散曲

    由宋词演化而来的元曲,又有两大分支。 一条分支是元杂剧,著名的如《窦娥冤》、《西厢记》、《拜月亭》等,这是中国戏曲...

  • 碎语——《中国文学史》之汉赋

    “赋”就是直叙其事,但有的赋中亦可能仍含有比与兴。赋是古诗之流,普通称汉赋,因赋在汉代特盛,实际上先秦已有...

  • 碎语——《中国文学史》之宋词

    钱穆老师有些重诗轻词,从字里行间可以体会: 诗是文学的大宗,词是文学的小宗:后来又由词而分演出曲,曲又是词的小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碎语——《中国文学史》之赋比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hh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