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二哥了。
二哥长得瘦,可脾气却很大。用农村的话来说,叫干筋火旺。
因为二哥脾气大,人又刚直,小时侯我吃饭爱吧叽嘴,二哥看不惯我,总爱用筷子敲我的头。妈妈说过二哥多次叫他不要欺负我,我也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二哥总要打我,所以,从小到大都怕二哥,与二哥不亲。
虽与二哥不亲,但却喜欢听二哥讲故事。二哥讲故事时,绘声绘色,特别引人入胜。
这是二哥二十多年前在我们农村老家一个冬天的夜晚在灶房里围着火塘讲的一个鬼故事,叫《刘老头与女鬼》。
话说解放前的合什镇有一个戏雷坝,戏雷坝有个戏台,那时候还没有电灯,连煤油灯也是有钱人家才用得起的稀罕物,一个字:穷!所以,小镇居民晚上基本无事可做,唯一的娱乐就是听戏。
刘老头是个地主,家境殷实,是个老戏迷,要是一天不听戏,全身就像犯了鸦片烟瘾似的,不得劲。所以,刘老头每晚必来镇上听戏。
刘老头的家住乡下,离合什镇有几里地。从镇上出来过梁桥,过了梁桥上马路,马路走十多分钟在肥料仓库外过田坎,田坎上去是块蓖麻子地,蓖麻子地边上有棵大桐子树,穿过蓖麻子地,翻过垇就是刘老头的家。
话说有天晚上的戏唱得晚了些,要说好晚也不算,以往听完戏也不过一更刚过,二更天刚开始罢了。可那晚唱戏的唱高兴,听戏的听过瘾了快三更天了才散场。刘老头举着火把,哼着小曲儿正往家赶。可走到凉桥拐角处,亭子边依着个女人,正笑眯眯地对着刘老头笑,用那时的话来说,刘老头定是被鬼迷住了,竟鬼使神差地牵着那个女人往家赶了。
路过蓖麻地时,女鬼把刘老头带到桐子树杆上坐着,她便飞身在蓖麻地里用头一圈一圈缠绕蓖麻藤,然后飞身上桐子树秆将蓖麻藤缠绕在刘老头脖子上,一开始刘老头还觉得好玩,但当脖子被缠得越来越紧时,刘老头一个激灵,迷糊醒了。当他醒了后立马意识到被鬼迷了,他立即将手中的火把扔向了蒽麻地里的女鬼。女鬼惊呼一声一闪不见了。
刘老头赶紧下桐子树,惊慌失措的往家赶,他不赶回头,但他隐隐觉得身后有东西跟着自己。
刘老头回到家后没有惊扰家里人,而是去烫了个热水澡,烧了一盆旺旺的薨笼(农村常见),燃上足足的叶子烟,打着火把把家里里里外外寻了一个遍,结果在吊楼上看见白色的女鬼缩在角落里。刘老头也没说话,提着薨笼就坐在了楼门口,一嗒一嗒的吧着叶子烟。叶子烟与火,都是极阳之物,女鬼缩在角落里一动不动。敌不动我不动,女鬼不动刘老头自然也不动,就这样耗到四更天时,鸡开始打鸣了,这时的女鬼有些心慌,在角落里扭来扭去,天快亮了,鬼是不能见光的,见光会魂飞魄散。
刘老头没理女鬼,依然不慌不忙地抽着他的叶子烟。当公鸡开始叫第二遍时,女鬼就更按耐不住了,烦躁的开始大骂刘老头,让刘老头放她走。都说鬼话连篇不可信,刘老头始终不搭理女鬼,任凭女鬼像热锅上的蚂蚁。眼看鸡叫三遍就要天亮了,女鬼从骂刘老头到求刘老头让她走,刘老头始终是无动于衷,女鬼见刘老头软硬不吃,油盐不进的样子,反倒安静下来。天快亮了,刘老头见女鬼安静了也放松了警惕打起盹来。女鬼见刘老头打盹,瞅准时机,“呼”就从刘老头面前飞了出去,刘老头迷糊中本能把长烟枪一挥,铁烟枪头正敲在女鬼后背,传说女鬼怕铁的东西,只见女鬼后背燃了一个窟窿,她回头恨恨看了刘老头一眼,跑了。
天亮了,刘老头没有把遭遇女鬼的事告诉任何人。当天,恰逢请工打谷子,上午,刘老头正准备出门去田里看一看打谷子的情况,刚到门口,就听见“哐啷”一声,刘老头回头看见厨娘把米缸打碎了,按惯例,刘老头会唠叨两句,但今天刘老头一反常态,什么也没说,一扭头回了屋里。
中午时分,该开饭了,下人去房间叫刘老头吃饭,可怎么都叫不答应,于是撞门进去一看,刘老头已经上吊死了。
故事讲完了,话还没完。
既然是故事,都是人编的,可信可不信。
“宜宾合什古镇始建于雍正年间,距今280多年的历史。合什古镇原来有是一处有十余座寺庙的佛教胜地。较有名的有观音庙、王爷庙、老君殿、脚庙子、土地庙、肖公庙、城隍庙、文庙、武庙、关帝庙十座,因此古镇旧称 “合十寺”。- - 古镇除有十大庙宇之外,还有文川宫、南华宫、禹王宫、八井宫、天宫堂、文通寺等十余座小庙林立。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一首山歌:- - “合什场 合什场 合什场上有名堂- - 犀牛湾短 越溪河长 新牌坊对着老牌坊- - 一条闹市穿中央- - 爬上田木桥 抬眼望见天宫堂- - 走到犀牛湾,打一望文庙、武庙、龙牌王- - 蹬上狗爬岩 回头看见猪市牛市羊市长……..”- - 足见合什古镇明清时的盛世繁荣景象。”
合什寺,也许确实流传着一些属于它的故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