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书友,本次我们共读的是《异类》第12部分的内容:你知道这些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优良传承吗?
从之前的探究中我们已经知道,文化传承具有更强大的力量,它植入人性,影响长存。虽经数代传承,即便产生文化的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条件已经消失,这种文化也会一直完好无损流传下来。
文化传承直接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和行为模式,其作用如此巨大,以至于没有它,我们将无法认知世界。
对于这本力求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成功秘诀的作者来说,在他这个欧洲人的眼睛里,位于世界东方的中国,有哪些特有的文化传承呢?
他将敏锐的眼光,聚焦在中国南方的农村,探究那里的稻田文明。
在中国南方的农村,一年要完成两季的水稻种植和收割。作者还引述了一句专门描写中国南方的谚语,“一年忙到头,吃穿不用愁。”
为什么作者对这句我们中国本土人不甚熟悉的谚语情有独钟呢?
因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居住在其他地区的人们比起中国农民要悠闲得多。
非洲的土著人延续着上古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到处是生果、浆果、坚果和植物的根茎,还盛产一种富含蛋白质的坚果叫蒙果果。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他们根本不需要任何种植手段,也不需要畜牧。
18世纪的欧洲农民,每年大概也只工作1200小时。在冬季更多的时间是放任自己冬眠,或者深陷无聊之中。
而生活在中国南方的农民每年要完成两季的种植和收割,还会忙于其它农活,一整年里都在忙忙碌碌。他们一年的工作时长约为3000小时。
建立在勤劳基础上的中国文化倡导“以吃苦耐劳,辛勤工作”为美德,追求有意义的生活。
而努力工作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性,稻田中产生的文明的精华是通过努力工作,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贫穷中,寻找人生的真正价值,亚洲人在许多方面受惠于这种文化。
本书作者认为,这种文化传承使亚洲人在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每4年会针对全世界的中小学生举办一次数学与科学研究和评测活动,就是大名鼎鼎的TIMSS考试。
当各国学生参加考试时,都需按要求填写一份问卷,问卷里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题目多达120道。实际上这些问题既单调又麻烦,很多学生最后都有一二十道问题空着没填。
最有意思的部分出现了,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的答题平均数量不同。而且,答题平均数量和考试得分居然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哪个国家的学生更愿意花时间仔细回答冗长的问卷,这个国家的学生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就更好。
根据这个结论,在国际奥委会举行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我们只要考察哪个国家的文化特别强调努力的作用,就已经可以预测结果了。名单的最顶端答案并不令人意外: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日本。他们都是崇尚有意义工作的稻田文明。
亲爱的读者,外国人眼中的亚洲文明和优良传承,你是否也认同呢?
到此,《异类》一书已接近尾声,您又有哪些想读而没有读成的书呢?欢迎留言,我们一起品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