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期的文章中开始写关于芒格100个思维模型,这100个思维模型,普通人全都用得吗,这倒不一定,但是还是有必要去全部深入了解一遍。现在也许用不到,将来也许需要呢。你不需要,你身边的人也许需要呢。
还有一种情况是,其实有很多优秀的人,他并没有什么系统地学过什么思维模型,但是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恰恰已经是符合这些思维模型,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比如,那些特别喜圈子社交的人,常年在不同的圈子之间活动。聊着聊着,就可能聊着一门生意出来。这就是运用了万物联系思维。
这100个思模思维模型中,有些有交集共性的地方,我重新进行一个归类总结,这样更加方便理解与运用。
今天的文章分享关于决策方面的思维模型。
5.直觉思维模型
一提起直觉,我们就知道这是一个很快速的反应,不需要有逻辑思考在里面。是从潜意识里体现出来,所以你并不知道为什么。直觉思维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一种是在需要快速做出决定的时候,一种是在理性思考之后任然无法得出结果,只有靠直觉。
6.决策树思维模型
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模型,简单点说就是,把各种决策节点按照一定顺序画出一棵树形图,来辅助我们做出决定。复杂的决策树在生活并不常见,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把各种选择列出来,体现出先后关系,找到关键节点做分析就可以。决策树思维模型,在复杂的投资项目中用得比较多,因为有很多的数据可以提供支撑。
7.非SR思维模型
SR(Stimulus-Response)是刺激-反应。SR思维指的是,当我们接收到某种刺激后,马上就得出的一种反应,这种刺激-反应式,没有理性思考的参与。
这种刺激-反应的方式,是我们人类大脑在数万年的环境中进化而来,确保我们能够躲避危险,保证生命安全。但是现今社会,但这样的情况不多。比如,你有一天正在办公室工作, 突然有人对你破口大骂,你马上受到刺激了,第一反应肯定是想要骂回去。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有理性思维的参与,得先停一下,想想是什么状况。这个人是谁呢,我最近有做什么特别的事吗,他是不是个精神病,认错人了等等。反之,只要不是马上就会对你的生安全有威胁的事,就应该启动你的理性大脑,进行简单分析,再做出决定。
8.隐含前提
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区域环境,社会环境等等。一旦形成后,就会有个默认的固定模式。女人总应该嫁一个比自己强的男人,男人就应该礼让女人。隐含前提思维大概率是正确的,但有时候也会让人思想固化。
9.确认偏误
是指我们会倾向于寻找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正确的,给自己的行为一个合理化。
10.启发式偏差
启发式偏差里有三种。
第一种,代表性偏差。是指我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之下,根据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的相似性来进行判断。比如我们说一个人很文静,不爱说话,性格比较内向。你认为他的职业是,图书管理员,还是销售呢。通常我们会根据这些所描述的代表特征来判读成图书管理员。
第二种,易得性偏差,是指我们往往根据认知上的易得性来推断事物的正确性,在决策过程中大家会过于看重自己知道的或容易得到的信息。比如,以前史玉柱讲过一个案例,他招集公司各个部门的负责,做年终总结。让他们给自己的部门,在公司作的贡献按百分比来打分。结果出来,把这些负责人的打分加起来,总分至少是超过150%的
第三种,锚定效应,是指我们对某个事件作评估时,会根据一些特定的起始值作为参考。锚定效应在生活中很常见,特别是在标商品价格的时候,商家一般给出几个产品型号,型号A性价一般,型号B性价比很高,给你放在一起让你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