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散步经过这池塘,想起夏天时这池塘里有很多鱼。当时,总有人在这池塘边捞鱼,现在,这池塘里还有鱼吗?是被人们都捞走了呢?还是在天冷的时候会冻死呢?
我走到池塘边认真地看,终于看到一条游动的小鱼,心中惊喜。
然后,我蹲在池塘边,长久的看找,希望看找到更多的鱼。
但是我失望了,几分钟过去了,我没有再见到第二条鱼,反倒快把眼睛盯涩了。
我觉察到,这池塘里有很多东西,但我却只找鱼。
在我的心目中,鱼是美丽、灵动,令人惊奇的,看到它总令人心情愉悦。
而池塘里的其他东西则平淡无奇,水不很洁净清澈,莲叶已经枯黄败落,沉在水中的枝条很多被泥土和腐殖物裹着,很难看,还有些垃圾木棍什么的,实在乏善可观。
除了鱼,这水里好像没有引人愉悦的东西。除了鱼,我难得会将目光和心神投注在这些败落的东西上面,即使它们如此真实的大量的存在着,而且必不可少的是鱼的背景。
真让人惊讶,我们对身边的世界是有自己的观看模式的。或者,更准确来说,我们是在选择性观看。
对于人生是否也是如此呢?我是否只在生活里寻找那些自认为美好的东西,比如爱情、价值、成功、成就、年轻、美丽、赞美……等等这些呢?
可是,我们的生活里有几条鱼呢?那些鱼又生活在怎样更加浩瀚丰富的背景当中呢?我们是否忽略了那些背景?
如若我们在生活中找不到如鱼那样美好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便会认为自己什么都没有,或者生活一团糟呢?
我们因此而变得哀愁、低落,甚至抑郁。我们否定了整个的生活,忘了我们整个的背景。
可有人会说:可这些背景不美呀,枯枝,残荷,烂根,垃圾,污水,有什么美的?
是的,美与不美是人认为的,并不是大自然的属性。在大自然那里,没有美和不美这样的概念。一切只是真实地存在着。
美与不美是人类文化的界定,是一种普世价值观。我不知道这种普世价值观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但它把一切分成了不同的水平,并由此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和心态。
我们不是不可以喜欢鱼,只是,当没有鱼的时候,我们可以欣赏池塘里的其他物质。
人生也是一样啊。
鸟儿寻找食物却离不开树林和天空,鱼儿寻找食物,也离不开水和水里的物质,人活着也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环境和背景。这些背景如此重要和丰富,也很美好。
感受整个生命,而非某个单向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丰厚的,独一无二的,充满意趣的。

网友评论